-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30679
- 條形碼:9787570230679 ; 978-7-5702-3067-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嘯 本書特色
九王奪嫡,雍正險勝。改詔?逼宮?繼位?波瀾詭譎的歷史疑云,娓娓道來的皇朝密辛。是“千古君臣知遇榜樣”還是“深負朕恩”的罔上者?犁庭掃漠、鮮花著錦到落得大雪茫茫終干凈。借由一代權臣之死,勘破變幻莫測的帝王心術。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嘯 內容簡介
本書從康熙年間的儲位之爭開始,講述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到雍正三年年羹堯被賜自盡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全書分為兩條線索,一條圍繞著雍正帝的重要政治舉措展開,設立總理事務大臣、秘密立儲、攤丁入畝、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等,另一條線索則圍繞著年羹堯與雍正君臣關系的演變歷程。以歷史史實為藍本,加以符合時代背景的虛構想象。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嘯 目錄
第二章 敘誼
第三章 逐鹿
第四章 查倉
第五章 攀交
第六章 染疾
第七章 跌仆
第八章 承詔
第九章 升遐
第十章 君臨
十章 閉門
第十二章 哭殯
第十三章 戡亂
第十四章 匿災
第十五章 備兵
第十六章 乞恩
第十七章 喪母
第十八章 攤丁
第十九章 籌餉
第二十章 論政
第二十一章 議儲
第二十二章 守城
第二十三章 坐困
第二十四章 防閑
第二十五章 制勝
第二十六章 覆土
第二十七章 擬罪
第二十八章 戕命
第二十九章 結親
第三十章 生隙
第三十一章 養廉
第三十二章 游冶
第三十三章 柔遠
第三十四章 綏藩
第三十五章 奪情
第三十六章 郊迎
第三十七章 沮勸
第三十八章 爭氣
第三十九章 探病
第四十章 示誡
第四十一章 庇
第四十二章 反戈
第四十三章 發賑
第四十四章 折沖
第四十五章 勢傾
第四十六章 易途
第四十七章 遇友
第四十八章 蠲賦
第四十九章 恤孤
第五十章 告幫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嘯 節選
章密晤孟夏之季,正值萬物滋生,草木繁茂。其時晨光熹微而未大亮,京北蹕路上兩行高柳隨薰風而擺,萬點宮燈夾御道而紅,數里之外平疇一望,即可見玉驄金鈿千騎萬乘,霓旌羽扇冠蓋如云。久在這一帶的兵民百姓盡知,這正是翠華出都,鑾輿北幸——皇帝從西郊暢春園啟程,往熱河離宮避暑行圍去了。
皇帝賦雄烈,喜好戎馬,雖已年近七旬,又曾中風,卻從不肯耽于安閑。宵旰之際,仍不忘騎祖業,務必年年出塞,于重巒列嶂間彎弓虎,才算心滿意足。特是這二三年,因青藏一線屢屢奏捷,他的心氣兒就又高起來,把往前十幾年兒子們奪嫡謀儲,爭鬧不休的悶氣略消了幾分,換上許多老當益壯。今年是他君臨天下的六十個年頭,歷數前朝,可稱亙古未有。頭兩天,他把自己的第十四個皇子、先頭在青海總領入藏軍務的大將軍王胤禎二次派回西路大營,又寫朱諭給駐扎阿爾泰的北路將軍富寧安,望他們早日合兵西向,放馬天山。
京師里才送走了十四阿哥,老皇帝就帶著嬪妃皇子、王公百官、八旗營伍數千人,浩浩蕩蕩離京往熱河去。這一路經州歷縣,要駐蹕六座行宮才能到達。而出京不遠,即可見青山列翠,云樹肩齊,吟鞭遠眺,令人生
出許多壯懷。
出京頭,老皇帝駐在順義州的南石槽行宮,第二天若趕得緊些,就能到密云縣城的劉家莊行宮歇駕。
可他的興味盎然,沿途或賞景,或雁,或與迎在路旁
的紳民里老共話農桑,幾下里就耽擱了時辰,是以干脆下旨,往東一偏,駐蹕在懷柔縣東南九十里的丫髻山行宮。丫髻山形如年幼女孩兒頭上的雙髻,其西峰頂上有敕修的碧霞元君祠,堪與東岳的碧霞靈宮齊名并價。康熙五十二年皇帝六十大壽時,又有大臣于東峰修造玉皇閣作萬壽道場,數日之內進香祝禱者有兩、三萬人之多。老皇帝聞之大喜,特意在此地興建行宮一座,敕撰碑文、欽題匾額,贊為“近畿福地”“北方泰岱”。
老皇帝此行所帶的皇子甚多,除留下七阿哥胤祐、
十阿哥胤?、十二阿哥胤祹看家之外,其余成年皇子,連體弱多病、久不出門的十三阿哥胤祥也隨同前來。諸皇子一色行服,各乘駿馬,隨在豹尾班侍衛之后。因為山間的蹕道寬窄不定,是以行走的隊列也不甚嚴謹,眾兄弟不過三三兩兩,各尋說得來的人,廝跟著雜沓而行。
行四的雍親王胤禛和行八的貝勒胤禩一路并轡閑談,漸漸落在眾人后頭。左邊胤禩四十出頭年紀,容長臉,面色白凈,細眉彎眼,觀之十分可親。再聽他言辭款款,也是不徐不疾,不矜不盈樣子,要不看那腰間黃帶,就說是位書香世家的翰林,也不算過譽。右邊胤禛年長三歲,已經有些發福。他原本也是長臉,顴骨高聳清癯,可這會兒看著,卻是地閣方圓,隱有豐頷重頤之相。雙目狹而小,然則內蘊真光,含神不露,一望便見聰明。他的語速飛快,說起話來一刻不停,與乃弟的柔聲
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嘯 作者簡介
鄭小悠,北京大史學系博士,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清代制度史、政治史,發表學術十余篇。擅長歷史文史普及類作品的寫作,已出版《年羹堯之死》《清代的案與刑》等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