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明信片| 箋紙| 膠帶| 其它
《人腦電腦:藝術格局2》向您展出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供您欣賞。在這個電腦視頻普遍存在和廣泛應用的后工業社會中,藝術家的藝術觀念和創作方式隨之改變,同時,人們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和欣賞也發生著深刻的轉變...
約1400—1520年在傳統上被稱為文藝復興早期和盛期,而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的搖籃,在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和知識層面都有著杰出的貢獻。本書以新穎的視角,在更廣泛的文化背景下探討了這座城市本身以及它的藝術,其中內容不僅包括符號、題材、藝術家組織和贊助人系統,也包含這一時期的藝術著作、繪畫理念、觀念表達以及不同媒介與材料的效果,還專門用一章討論了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女性贊助人。書中收錄了米開朗基羅、多納泰羅、波提切利等有名大師的繪畫及
埃舍爾采用多種方式創作版畫,包括木刻版畫、銅版畫、石版畫、素描和美柔汀等技法。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到對分形、對稱、密鋪平面、雙曲幾何和多面體等數學概念的形象表達。他的創作內容還包括早期的風景畫、不可能物件、球面鏡。其作品中常常充滿著對形狀和形狀關系的探索。 這本入門書由埃舍爾本人親自寫作,以埃舍爾對圖像和感知的不眠不休的探索中的主要作品來挖掘埃舍爾的聰明頭腦。在這一過程中,魚變成了鳥、蜥蜴從紙上爬了出來、令人稱奇的倒影、無限的迷
本書將伊朗藝術分成三個歷史部分,第一部分由兩個章節組成,講述了伊斯蘭產生前的伊朗藝術,這一部分聚焦于伊朗古代建筑、浮雕、雕塑、地毯、編織、音樂等;第二部分探討了伊斯蘭教誕生以來至伊斯蘭革命前的伊朗藝術;第三部分專門介紹伊斯蘭革命勝利以來的伊朗藝術,主要涉及建筑、城市建設、視覺藝術、傳統藝術、電影和編織藝術的發展和變化...
藝術家的故事常會給人力量,《離開孤島——給我力量的藝術家》精選了弗里達、霍克尼、霍珀、高更、席勒、塞尚等14位不同時代的偉大藝術家,完成了14篇藝術的故事,提煉出在今天仍然可以激起年輕人共鳴的閃光點。 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一些偉大藝術作品的靈感誕生、完成過程、思想演變和作品背后的情感意義。而本書也以一種“現代化”閱讀藝術故事的新方法,為讀者制造出有關藝術創作的全新感悟,引起當代讀者關于“成長”、“身份”、“孤獨”、“個性”、“愛情
希羅尼穆斯博斯(約14501516年)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時期的重要藝術家,他用驚世駭俗的想象力和令人贊嘆的藝術語言,創作了藝術史上尤其神秘、怪異、奇詭的一批藝術作品。有關博斯生平的信息少之又少,他的畫作也謎團重重,有人認為它們是瘋子的幻象,也有人認為其中隱藏著異教徒的秘密語言。 藝術史學家勞琳達狄克遜帶領讀者回到博斯的時代,以當時的視角解讀這位畫風獨特的藝術家。書中分析了博斯所處時代的文化環境,探究了博斯的家庭及其所受的藝術教育,將他
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城出現了一大批有別于傳統類型的建筑、雕塑和繪畫,這些藝術與當地的傳統圖式、類型、范例及技法漸行漸遠,向著個性化表達及私人生活較隱秘的方面發展。湯姆·尼科爾斯緊密結合關鍵實例,重點探究了文藝復興價值觀的傳播怎樣影響當時威尼斯那些一流藝術家(如貝利尼父子、喬爾喬內、帕拉第奧、提香和丁托列托)的藝術創作,同時強調這個時期威尼斯藝術發展的獨特性也需要和更講求合作和公共價值的威尼斯傳統風格結合起來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藝
從希臘帕特農神廟到埃皮道魯斯劇場,從完美的年青運動員雕像到紅繪陶瓶,古希臘創造了世界上廣為人知、歷經歲月考驗的一批藝術作品。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希臘藝術迅速發展,進而建立了一種影響深遠的藝術文化,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能將西方藝術史看作是對希臘藝術家各種成就的重新加工和致敬。 在這本書里,奈杰爾·斯皮維思考了希臘藝術是如何與當時的政治、宗教、哲學和社會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米諾斯和邁錫尼藝術的早期影響到雅典民主的效應,再到富
本書講述了1300年—1600年前后羅馬的藝術、藝術家和贊助人的故事。約翰·馬爾恰里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羅馬當時的藝術和藝術項目,討論了羅馬城中多樣的贊助模式,以及不同教皇當權時期的贊助差異,同時分析了當時興起的別墅文化。作者將這一時期的一批杰出的藝術作品和藝術項目置于實踐、競賽和互相競爭等語境下進行討論,讓讀者從多個方面領略文藝復興時期羅馬的偉大及對后世藝術活動和藝術理念的影響...
本年鑒主要圍繞“文化造鎮”的理念,記錄了宋莊藝術生態發展的過程...
◎以時間順序為導向,講解詳細,語言生動 這本書的作者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希臘和羅馬藝術部的負責人瓊R.默滕斯教授,她以嚴謹的學術精神將陶瓶各個分類。總結了自公元前900年至前300年之間的陶瓶,不僅對陶瓶的命名方式進行了解釋,還對陶瓶的挖掘研究工作進行了梳理。但正如作者本人所說更愿意把書中的內容比作在美術館聊天的延伸,目的是告訴讀者如何去看希臘陶瓶,她既提供了讀者所需的信息,也借此傳達出了陶瓶的復雜性。 ◎以小見大,一個博物館的
本套書是我社連續第16年出版的拍賣行業年鑒,該書已是收藏拍賣行業*有影響的工具性圖錄,分為瓷器卷、書畫卷、玉器卷、雜項卷和珠寶翡翠卷。《2016年古董拍賣年鑒》較去年有三個方面的升級: 1:增加了高清彩圖2000幅! 增加了這么多彩圖是個什么概念呢?*直觀的理解就是今年的年鑒比2015版厚了一枚硬幣的高度。作為連續16年出版的藝術品拍賣年鑒領先品牌,我們早就可以做到圖量**。但是,我們不愿犧牲圖片品質,不愿壓
本書是邵大箴先生的譯作,原作者為有名的德國美術史家溫克爾曼,收入了《關于在繪畫和雕刻中模仿希臘作品的一些意見》等的六篇論文。《論希臘人的藝術》是溫克爾曼重要經典著作《古代藝術史》的精華部分,《論希臘人的藝術》不再是個別藝術家的傳記,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美術史與文化之間的聯系,試圖以氣候與政治等因素來解釋古希臘藝術繁榮現象,并為美術史提供了一個風格分類的框架。《論希臘人的藝術》是以傳統的傳記的方式撰寫的...
愛德華霍普40歲時還是一個苦苦追求認可的失敗畫家,而現在則被認為是美國現代主義繪畫的重要人物——他的藝術經歷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國成功故事”。他在早期受到歐洲印象主義的影響,以一種寫實主義的手法描繪著現代美國的城市風景。有關現代城市生活體驗的元素出現在霍普大部分畫作之中,如餐廳、咖啡館、街道、火車站和酒店房間等,并在其中增加心理層面的意義。他用明亮鮮艷的顏色和粗糙的輪廓為畫作中加入陌生化和孤獨的張力,同時又帶著平靜與樂觀主義。 本書
20世紀符號學成為了人文學科中很重要的基礎理論。在藝術史和視覺文化理論中,符號學成為了重要的方法論。但是形象或圖畫是否是一種符號這一問題還未被充分解決。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圖畫轉向和圖像轉向的提出,語言學轉向和符號學轉向被抵制,形象研究中的反符號學理論成為了理論研究的焦點。在這種思潮之下,形象不是被看做一種特殊的符號,而是重新獲得了自己的獨立和自治的身份。本書意在澄清符號和形象之間的關系,并期望這種澄清能有助于解答“什么是一個形象?
《MoMA亮點》的全新版本,展示了375張當代和現代無與倫比的館藏,并新增了170個新收藏,包括更多的女性藝術家、色彩藝術家、以及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本書體現了MoMA新展館的包容主題。《MoMA亮點》展示回顧了過去150年的藝術史,從1867年左右 拍攝的照片開始,到2017年,再加上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 在這里, 讀者將欣賞到館藏中一些很受歡迎的藝術品——克勞德·莫奈,文森特·凡高,弗里達·卡洛和安迪·沃霍爾等人的作品,并發
本書計劃以具體的藝術家和生動的藝術作品為主要側重點,輔助講述形成當代藝術現狀的重要藝術運動與藝術思潮,從形象、聲音、顏色、身體、數碼技術和網絡等幾大創作媒介著手,討論和介紹當代藝術中的一批新作品、新問題、新手段。通過作者對藝術品的創作、藝術家的個人故事、審美觀念的演變這些問題深入淺出的具體闡述,讀者將會看到當代藝術的活力、思考和創意,體會到當代藝術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具體聯系,破除關于當代藝術的迷思與偏見,從而真正感受到藝術的無窮力量...
《古畫新品錄:一部眼睛的歷史》是藝術史學者黃小峰對中國古畫的品讀。作者選取了流傳于世的35件國畫作品,以皇宮、市井、生靈、山水、歷史、眼睛、身體為線索,將35篇研究文章歸納為7個單元。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術史中的名人名作,還有湮滅無聞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風俗畫、山水畫、人物畫、動物畫等多個領域,如《祥龍石圖》《踏歌圖》《早春圖》《瑞鶴圖》《流民圖》等等。作者從最基本的作品研究層面出發,詳細剖析畫面內容,并結合文學、風俗、政治、歷史典故
本書以作者自述的方式帶領我們逆時光長河而上, 走進敦煌這一舉世無雙的藝術天地。敦煌藝術歷經中國10個朝代1000多年連綿不斷的發展, 特別在唐宋時期圓融、飛躍的狀態, 奠定了漢民族藝術審美體系的成熟自信、博大包容。敦煌壁畫之中, 線與色的流光溢彩 ; 敦煌雕塑與建筑, 空中妙有的藝術塑造。透過它們的璀璨光芒, 可以清晰地看見中國各個朝代藝術的傳承和演變的脈絡。特別是散落海外的藝術明珠 —— 敦煌藏經洞絹畫, 更是讓我們理清了中國卷軸畫
約1380—1580年間,歐洲北部的藝術創新與同時代的意大利旗鼓相當。與意大利文藝復興注重與古代的重新對話不同,北方文藝復興更加重視對個人和自然界的探尋。在這種人文氛圍下,揚·凡·艾克、阿爾布雷希特·丟勒、小漢斯·荷爾拜因等北方文藝復興藝術家更新了油畫繪制和版畫制作的技術,創作了藝術史上最精致的一批藝術作品。這也是一個政治、宗教和社會動蕩的時期,藝術的贊助體系、生產機制、藝術家對創作題材的選擇都在這一時期發生了根本轉變。 北方文
該書曾榮獲臺灣地區出版很高獎——金鼎獎。蔣勛先生用柔美、通俗的文字,講述了歐洲藝術史的發展歷程。深入淺出地讓大家了解西方藝術史的發展。讓你細致的了解你看到的作品,它誕生于哪個時代,背后的寓意,和作者創作時的心情,體會那個時代專享的藝術故事。神秘的埃及、偉大的希臘、光榮的羅馬……直到光輝的印象派,及光怪陸離的現當代藝術。或作正面解讀,或挖背后的故事,數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來。專業的知識,卻通俗易懂,讓你不知不覺對西方藝術作品產生濃厚
本書是巫鴻30年來在哈佛和芝大給大學生學期堂課的講稿合集,這兩個大學的開學堂課都是由教授向大學生介紹本門課程到底是研究什么的,以供大學生做選修的參考。哈佛和芝大的美術史課程都分為三個檔次。很基本的是為本科生專門設計的“核心課程”(Core Course),目的在于為“有教育的年輕人”提供基本知識修養。中間一級是本科和研究生均可遴選的課程,專業程度因而隨之增強。很高一級是給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開設的小型討論課,這種課強調不間斷的互動、討
面對萊奧納多?達?芬奇,贊賞始終伴隨著困惑。要想使他具有至少像小說主人公那般確鑿完整的故事,只能夠求助于包括后來種種私底秘傳和弗洛伊德式生發的“萊奧納多神話”。 萊奧納多?達?芬奇的《繪畫論》作為經典,數世紀以來得到廣泛流傳和深入研究。我們在他的《繪畫論》中,會找到富于想象、熱情洋溢、甚至有點說謊成癖的段落;他用極富感染力的言詞,明確指出藝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聲討消極和狹隘時,開創了畫家的“精神分析”。 《繪畫論》出現的諸多版本
"浮世繪被譽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是流行于日本江戶時代(1601-1867)、出自民間畫工的版畫藝術,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員、春宮魅惑、民俗風景、花鳥蟲魚等社會風俗為主要題材,表現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 美術史學家潘力清晰地講述了浮世繪300年的興衰史。鳥居派、歌川派、懷月安度堂派等7大流派的來龍去脈,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31位大師的生平故事與藝術成就,《歌撰戀之部》《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戶百景》
◎詳實清晰,帶領讀者走近那真正為新的時代而生的嶄新的藝術。 巴黎地鐵站的曲線造型鐵藝、萊儷不對稱曲線珠寶、蒂芙尼日本風格的玻璃器皿這些我們如今熟悉又陌生的裝飾語言都與19世紀末歐美視覺領域醞釀的變化息息相關。銜接兩個時代的新藝術風格多樣、遍布各地、紛繁復雜,它神秘、美麗又短命,至今仍然吸引、困擾和啟發著我們。在這本全面而清晰的著作中,作者將新藝術放在其所處時代面臨的問題語境中加以討論,將之與現代生活與國家主義、唯靈論、婦女解放運動、青
高文亞歷山大貝利在本書中采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對殖民地時期的拉丁美洲藝術展開論述,即這是源于一場“相遇”,而非一次“發現”,這種視角首先chao越了通常的刻板印象,盡可能地給予這段歷史不同的參與者以相對平等的話語權,并以此為前提真實地還原殖民地約330 年歷史中藝術的“發生”與“發展”,因此,殖民地文化的復雜多樣性及其中不同角色的各種糾纏博弈在作者筆下得到了相對客觀的呈現。 殖民地時期的藝術不僅是被歐洲強勢的宗教文化影響和塑造的“他者”,
馬路邊上的三個物件組成“難兄難弟”,默默地共同度過春夏秋冬;走廊像是一個無聲的旁觀者,見證三個性格迥異的鄰居的日常;洗漱臺上的幾件生活用品,相互之間仿佛“聊著八卦”……。這些風趣的畫面出自理查德· 麥奎爾之手,是他從2005 年起為《紐約客》雜志繪制的一系列小插圖。這些無字的連續性圖像,曾是點綴雜志的配角,如今以主角身份結集成書。它們就像是一部部默片,有紛紛攘攘的鬧劇,也有喧囂之中的沉寂...
宮廷文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獨特文化現象。王公貴族治下的城邦國家相互競爭,依靠藝術贊助提升其統治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大藝術家和建筑師們(如曼特尼亞、皮薩內洛、布拉曼特、萊奧納多·達·芬奇)受各自服務的宮廷委托創作,并監管宮廷的建筑項目和娛樂活動。青銅紀念章、泥金裝飾手抄本和壁毯創作受到古羅馬錢幣、拜占庭象牙制品和法蘭西騎士小說等啟發,呈現出繁榮的創作景象。 在這本權威研究中,艾莉森·科爾重點探討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五大宮廷——那不
老王子
閻連科
王充閭著
[英]蕾秋·喬伊斯 著,焦曉菊 譯
[日]熊田千佳慕著,張勇譯
梁實秋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