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文學的媒介遭遇:《白蛇傳》的敘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71598
- 條形碼:9787562271598 ; 978-7-5622-7159-8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的媒介遭遇:《白蛇傳》的敘事研究 本書特色
孫正國編著的《文學的媒介遭遇--白蛇傳的敘事研究》深具文學媒介研究的前沿性,在故事傳統(tǒng)研究、藝術媒介研究和媒介形態(tài)研究等多個層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從故事傳統(tǒng)來看,現(xiàn)代《白蛇傳》正是因為穿越了多種媒介形態(tài)而獲得了廣泛的影響力和強勁的生命力,由此也不斷適應各種媒介而發(fā)生演化。相應的,新的媒介因素不斷地滲入故事傳統(tǒng)之中,構建了現(xiàn)代《白蛇傳》以媒介為線索的異文群落。這些異文群落縱向延綿數(shù)干年,橫向跨越世界的廣袤地區(qū),直接故事的生長與演化。在這個線索上,研究與總結現(xiàn)代《白蛇傳》媒介因素的特性、規(guī)律,對于探索與理解故事傳統(tǒng)的內(nèi)在力量具有普遍意義。
文學的媒介遭遇:《白蛇傳》的敘事研究 內(nèi)容簡介
媒介是當代人類社會的重要維度,它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社會,也直接影響了文學的生態(tài)。《白蛇傳》是我國古代民間傳說,從口頭媒介開始,它強大的生命力即體現(xiàn)在媒介的適應與創(chuàng)造上,成為文學的媒介遭遇現(xiàn)象的代表。《文學的媒介遭遇:的敘事研究》通過對《白蛇傳》的媒介變化發(fā)展的考察,闡述了傳說的生命力與文化傳播力,從敘事學的角度,探討時間、空間和敘事者在《白蛇傳》中的媒介轉(zhuǎn)換規(guī)律,并以此為個案,揭示當代虛擬媒介出現(xiàn)以來文學的陣痛性遭遇,嘗試回答多媒介時代敘事的文化策略與藝術選擇。
文學的媒介遭遇:《白蛇傳》的敘事研究 目錄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基礎
三、研究方法
**章 《白蛇傳》的故事傳統(tǒng):以口頭媒介為線索
**節(jié) 口頭媒介的人類學語境
一、作為傳播媒介的口頭媒介
二、作為藝術媒介的口頭媒介
第二節(jié) 《白蛇傳》的故事傳統(tǒng)
一、《白蛇傳》故事類型的存在史
二、口頭傳統(tǒng)中《白蛇傳》的類型結構
第二章 媒介情境下《白蛇傳》的故事講述者
**節(jié) 多媒介延伸的故事講述者:《白蛇傳》的流變
一、多媒介系統(tǒng)中《白蛇傳》的故事講述者
二、書面媒介中《白蛇傳》的故事講述者
三、表演媒介中《白蛇傳》的故事講述者
四、《白蛇傳》的故事講述者對媒介的選擇
第二節(jié) 故事的媒介建構——講述者維度
一、故事講述者的媒介處境
二、媒介綜合的探索
第三節(jié) 對話與操控——媒介與故事講述者的對話關系
一、媒介與故事講述者的對話關系
二、影視媒介、網(wǎng)絡媒介與故事講述者的互動
第三章 媒介對《白蛇傳》故事時間的有限把握
**節(jié) 媒介與《白蛇傳》的故事時間
一、多媒介系統(tǒng)中《白蛇傳》的故事時間
二、書面媒介中《白蛇傳》的故事時間
三、表演媒介中《白蛇傳》的故事時間
第二節(jié) 故事的媒介建構——時間維度
一、故事時間的媒介表達
二、媒介的時間表達與故事類型
第三節(jié) 延續(xù)與拼接——媒介對故事時間的有限把握
第四章 《白蛇傳》故事空間的媒介展示
**節(jié) 現(xiàn)代《白蛇傳》空間要素的流變
一、書面媒介中《白蛇傳》的故事空間
二、表演媒介中《白蛇傳》的故事空間
三、網(wǎng)絡媒介中《白蛇傳》的故事空間
第二節(jié) 故事的媒介建構——故事空間
一、故事空間的媒介情境
二、媒介對故事空間的探索
第三節(jié) 描畫與構造——媒介與故事空間的互動
一、媒介建構故事空間的基本方式
二、從描畫到構造的媒介空間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現(xiàn)代《白蛇傳》的代表異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