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羅馬陽臺:世間的每一個清晨/新民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19628
- 條形碼:9787559819628 ; 978-7-5598-1962-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羅馬陽臺:世間的每一個清晨/新民說 本書特色
◎17世紀歐洲歷史背景: 黑版法技法、拉辛的劇作、畫家克洛德·熱萊、演奏家馬蘭·馬雷…… ◎熾烈、深沉、無望的情感: 為她描繪一幅肖像,然后遠走,然而夢中的秘密“是一個不斷返回的身體”。(莫姆) 恍惚間看見亡妻,微笑著聽自己演奏,咬一口小蜂窩餅……卻始終無法觸碰。(圣科隆布) 卑微地,求他再奏一次那首為她創作的《夢游女人》,恨自己像一朵鮮花凋零。(瑪德萊娜) ◎ji致的藝術: 演奏家圣科隆布教學生聽風聲、腳步聲、朗讀聲、融雪聲,學會“裝飾音的分弓”,演奏幾乎“喚醒逝者”的詠嘆調; 鐫版匠莫姆通過黑版法的凹印,在紙上制造從黑暗中脫出的形象,一生流浪,只為接近“黑白之美的真理”。 ◎充滿詩性和智性的文句,俯拾即是: 絕望的人們生活在角落。所有愛戀中的人生活在角落。所有閱讀書本的人生活在角落。 提供一個理由是對愛的蹂躪。 既然有一種沉淪的音樂,就得有一種沉淪的繪畫。 世間的每一個清晨都沒有歸路。 ……
羅馬陽臺:世間的每一個清晨/新民說 內容簡介
本書包含帕斯卡·基尼亞爾的兩部以17世紀的歐洲為背景,講述藝術家故事的小說。 《羅馬陽臺》:鐫版匠莫姆與一個已訂婚的女子相愛,被情敵毀容后遠走他鄉。輾轉各地期間,他遇到了同他若即若離的女子瑪麗·艾黛爾,與他有生死之交的老人亞伯拉罕。他在羅馬帶擋雨披檐的陽臺上工作,將心中不滅的激情投入鐫版藝術,他有八次“心醉神迷”。有一天,一個前來尋找生父的小伙子誤傷了莫姆,他酷似當年與莫姆相愛的女子…… 《世間的每一個清晨》:維奧爾琴演奏家圣科隆布與兩個女兒的家庭音樂會聞名遐邇,他的精妙樂曲和對亡妻的思念,竟好像能喚回她的一縷精魂。但他拒絕為王公貴族演奏,并趕走了為國王演奏的學生馬雷。大女兒瑪德萊娜因為對馬雷的愛,將從父親那里學來的琴技傾囊相授,后遭到馬雷拋棄。多年后,瑪德萊娜抱恨自盡,已經成為“國王的樂師”的馬雷想到圣科隆布創作的樂曲即將失傳,再次來到了老師的棚屋外……
羅馬陽臺:世間的每一個清晨/新民說 目錄
羅馬陽臺
世間的每一個清晨
譯后記
羅馬陽臺:世間的每一個清晨/新民說 節選
第六章 幾天之后,1639年8月的一個早上,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娜妮把他喚醒了。莫姆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就在身邊,近在咫尺,在他那帶復折屋頂的房間里。他心愛的姑娘回來了。她正俯身瞧著他。她正拍著他的肩膀。他裸著身子。她并不渴望他的裸體。相反,她把一件襯衣扔到他的肚子上。她以一種低沉的嗓音,一種逼人的嗓音對他說:“聽我說!聽我說!” 她轉過身子去,仿佛有人在追她。她臉上的表情,顯現出一個女人心中的恐懼。她的眼睛閃爍著憂慮之光。她的臉又長又瘦,粉紅粉紅的,柔和中透著嚴肅。她的眼睛底下有圈青痕。她戴了一頂灰顏色的帽子,長長的頭發非常簡單地在腦后綰了一個結。她穿了一條灰色的長裙,戴一個白色的皺領。她比以往更漂亮。她俯身探向他。 “您必須立即就走,絲毫不能耽擱。” 還沒睡醒的人從床上坐起來。他伸出手指揉了揉眼皮。他捋了捋自己的頭發。 “您得今天就離開城里。” “為什么?” “馬上就走。” “為什么馬上走?” “他就要來了。他就要來殺您了。” 她帶著一臉畏懼的神態碰了碰他的臉,對他說:“我喜歡以前的那張臉。我很難過您失去了它。” “您在做什么?為什么我必須馬上離開?”莫姆問道,猛地從娜妮·維特·雅各伯茲的手中掙開了他的腦袋和他的頭發。 她噤聲不語了。她把她的手慢慢地湊近她放在畫家赤裸裸的身體上為他遮羞的那件襯衣。她瞧著他。她向他送來一絲美麗的微笑。但是她又止住了微笑,對他說:“因為我對他說了我愛您。” 她突然大哭起來。她擤著鼻涕。 “您已經變成了一個真的很丑的男人。”她對他說。 “這我又能怎么辦?” “幸虧您見不到您自己的臉。” 她把手帕塞回到她的袖子里。她對他說:“我曾想讓他把您殺了。現在,我又不想讓他把您殺了。” 她的話剛剛說完,他便一把掙脫了她的胳膊。他起床,穿衣,走下兩層樓梯,前往他師傅的私人住宅,去會晤他和他的妻子。他毫不耽誤地出發了。 莫姆說:“我將把我那可憐的歌帶往別處。既然有一種沉淪的音樂,就得有一種沉淪的繪畫。” 硝鏹水比一種顏料還更奇特。 他的臉被燒傷后, 那些曾經認識他的人再也不認他了。 他把一種災難變成了一個機會。他的外表改變后,他開始在布魯日自由飛翔。他去了安特衛普,卻不讓人們知道他可能是誰,而且他還在那里飛翔。他飛翔,但他還愛著她。當他發現他愛的只有她時,無法解釋地,他停止了飛翔,停止了在花街柳巷中的尋歡作樂。妓女們倒是并不討厭他的臉,只要給錢,她們便讓人們快樂似神仙。他跑到了馬延斯。在馬延斯,鐫版匠莫姆又見到了埃拉爾·勒·訥弗,跟他一起合住一個暖洋洋的房間。房間足夠大,放得下他的畫板、他的顏料、他的箱子、他的畫架、他的鴿羽筆、他的酸液槽。一年之后,1640年,他見到了她。那是在一個午后。她獨自一人,穿著藍黃相間的衣裙,站在馬延斯金銀匠街那絢麗燦爛的黃金鐘底下,正在等他。 又一次,他的眼睛無法從年輕女郎的身上挪開。 他停住腳步。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吸引他。她正在迎面向他走來,微微地歪著腦袋。作為對他一個問題的回答,她肯定地說她已經在十個月前結婚。對另一個問題,她回答說是的,她有了一個小孩。誰的?她沒有回答。她抬起了眼皮。她笑了。她抓住了他的手。 “來吧。”她對他說。 “不。”他說。 他瞧著她。然后,他搖了搖頭表示不。他跑了。
羅馬陽臺:世間的每一個清晨/新民說 作者簡介
作者 帕斯卡·基尼亞爾(1948— ),法國作家,對哲學、歷史、藝術均有深入研究,1966年開始創作,著有大量小說、評論和隨筆。創作于1991年的小說《世間的每一個清晨》被改編成經典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2000年憑小說《羅馬陽臺》獲法蘭西學士院小說大獎。2002年起陸續出版小說《最后的王國》系列,其中第一部《游蕩的幽靈》獲龔古爾文學獎。 譯者 余中先(1954— ),浙江寧波人。《世界文學》前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講座教授。長年從事法國文學作品譯介工作,獲法國政府授予的文學藝術騎士勛章。2018年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