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記憶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20884
- 條形碼:9787521720884 ; 978-7-5217-2088-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記憶記憶 本書特色
★ 近年來重磅俄語小說,獲2018年俄羅斯國民級文學獎“大書獎”。 ★ 一本“宣告俄羅斯文學重返世界文壇之書”,歐洲氣質與視野的俄語小說;2018年問世,迅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風靡歐洲。 ★ 對20世紀時代記憶和家族記憶的追尋,對當今時代“迷戀過去”的反思。
記憶記憶 內容簡介
《記憶記憶》是俄羅斯當代女詩人瑪麗亞·斯捷潘諾娃的長篇小說,評論界通常將其定義為“哲學紀實散文”。小說主要由兩條線串起:一條是作者對于記憶的相關物件,信息,以及試圖“記憶”的歐美文化名人——所作的文學和哲學的思辨,另一條則是作者通過尋找家族舊物,回溯俄羅斯近代史中的自我家族史,拼湊出一個猶太家族幾代人生命故事的歷程。兩條線相依相交,重審了過去,反省了當下世界對記憶的迷戀。
記憶記憶 目錄
中文版序
**部
**章 他者日記
第二章 無數緣起
第三章 若干照片
第四章 死人之性
插 章 列昂尼德·古列維奇(1942 或1943)
第五章 阿萊夫與后續
第六章 后記憶
第七章 不公及其切割面
插 章 尼古拉·斯捷潘諾夫(1930)
第八章 自由與殖民
插 章 奧莉加·弗里德曼(1934)
第九章 選擇問題
第二部
**章 永遠的漂泊者
插 章 薩拉·金茲堡(1905—1915)
第二章 戈德切恩&伍德曼
第三章 曼德爾施塔姆&塞巴爾德
插 章 奧莉加·古列維奇(1947 ?)
第四章 正面&背面
第五章 夏洛特,或抗拒
插 章 斯捷潘諾夫一家(1980,1982,1983,1985)
第六章 雅各的聲音,以掃的照片
第七章 廖吉克,或沉默
第八章 約瑟夫,或順從
第九章 我所不知道的
第三部
**章 命運難逃
第二章 兒童房來的廖尼奇卡
第三章 男孩們和女孩們
第四章 攝像師之女
譯后記
記憶記憶 節選
我的太姥姥,孤獨而倔強的,自1908年起旅居巴黎。1911年11月,卡夫卡曾短暫到訪此地;在旅行伊始,他和馬克斯·勃羅德曾一道計劃出版系列旅行指南。其構想十分充分,頗有些類似于半個多世紀以后問世的Lonely Planet,讀者們可以在其幫助下放心大膽地乘坐廉價的三等車廂游遍意大利,選擇乘坐公共電車而非出租馬車。勃羅德草擬了指南框架,填充了關于折扣和免費音樂會的信息。卡夫卡總共只寫了兩句話,其中一句是“小費的準確數額”。指南中還包含購物建議:到巴黎必須享受菠蘿、牡蠣和瑪德琳貝殼蛋糕。彼時,距離令瑪德琳貝殼蛋糕享譽全球的《追憶似水年華》首卷出版只剩下不到兩年時間。 同樣在這年十一月的這些天,巴黎街頭還漫步著剛剛結束德國旅行的里爾克;各大報紙正在熱議《蒙娜麗莎》失竊案,嫌疑犯之一便是默默無聞的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1911年是極為尋常的一年,比任何一年都既不好,也不壞。“俄國演出季”向公眾推出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魯什卡》。《約翰·克利斯朵夫》正一部接一部,緩慢而準時地出版,這部長得沒有盡頭的巨著在我們家族的女性中間受到狂熱追捧(卻被普魯斯特嗤之以鼻,他甚至打算撰文“反對羅曼·羅蘭”)。 從四月開始,在格博蘭街(拉丁區的另一條街道,太姥姥也曾在此居住),列寧成功地講授了政治經濟學課程。四月底,高爾基前來投奔,二人商議了當前局勢,列寧認定:“戰爭不可避免。”阿赫瑪托娃和莫迪利亞尼各自坐在盧森堡公園的長凳上——付費座位對他們而言過于奢侈。這些人當中的幾乎任何一位都對其余人的存在毫不知情,每個人都各自為政,囿于自我命運的透明袖筒中。 引自章節:**章 命運難逃 關于我們家族的歷史,我想得越多,就越覺得它像是一部未償夙愿的清單:別佳·利別爾曼和她那從未開始的醫生夢;他的兒子廖尼亞做過那么多職業,卻似乎終究未能找到*重要的、唯一的使命;舊俄律師米哈伊爾·弗里德曼四十出頭便英年早逝,他那倔強的遺孀薩拉終究未能將家庭的小船拖到港灣;我的媽媽,娜塔莎·古列維奇一直在偷偷創作自己的“抽屜詩歌”,鉛筆尖輕懸在稿紙上,留下淡而又淡的痕跡,專等時間將它慢慢褪色。我們斯捷潘諾夫家的人在這方面同樣不甘落后:喜歡唱歌的加利婭姑媽,手抄了數不清的浪漫曲,專挑不會有人聽見的時候低吟淺唱;科利亞爺爺癡迷繪畫,在別熱茨克的整個童年時代都是拿著畫筆度過的,嘗試過各種類型,畫了無數草稿,一直沒有放棄,“比你爸爸畫的都好。”加利婭姑媽對我說——在她看來,我爸爸便是*具權威的畫家。這些畫作日積月累,直到1938年。加利婭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家里人為預防被捕燒毀了各種文件,所有的家庭通信和照片都被扔進了火爐,末了,科利亞爺爺將厚厚一摞畫稿,他畢生的心血,投入了火中。后來他雖然沒被搜捕,但畫筆從此再沒摸過了。 就這樣,他們所有人都沒能成為自己。不過,我們家倒是有個遠得不能再遠的遠房親戚,每當她的歌聲從廣播里飛出,在公共廚房和走廊里回蕩時,就好像在為整個甘于寂寞的家族鳴不平,為整個沉默的家族發聲。但她本人自然從未這樣想過,她只是度過了自己的一生而已。 引自 第三章 男孩們和女孩們
記憶記憶 作者簡介
當代俄羅斯詩人、作家,畢業于高爾基文學院。曾獲德國傳媒大獎“斑比獎” “帕斯捷爾納克文學獎” “安德烈·別雷獎”等。著有十部詩集和三部散文集。代表作《記憶記憶》2018年一出版便奪得當年俄羅斯文學界三項大獎,其中包括俄羅斯國民級文學獎“大書獎”,并迅速被譯為德、英、法、意、瑞典、芬蘭等多國語言,在歐洲獲得巨大成功。創辦并主編俄羅斯獨立文藝資訊網站colta.ru,其月訪問量近百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