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心理世界的藝術呈現——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215399
- 條形碼:9787307215399 ; 978-7-307-2153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理世界的藝術呈現——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研究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理論專著, 全書分析了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起源、發展的文學生態環境及社會歷史環境的特點, 結合具體實例, 引用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家的相關作品, 從文學、心理學、哲學等多角度分析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發生、發展過程, 詳細闡述了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源發背景、小說觀念、主題意蘊、藝術形式、審美風格及其史學價值。
心理世界的藝術呈現——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研究 目錄
**章 心理現實主義小說淵源探微
**節 產生之文化語境
第二節 域外模型與中國化
第二章 “經驗”主導下的小說觀
**節 關于“經驗”的認識
第二節 “經驗”視域下的小說觀
第三章 心理世界探索中的主題開拓
**節 時代的苦悶與頹廢
第二節 生存的孤獨與寂寞
第三節 生命的異化與荒誕
第四章 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藝術形式實驗
**節 意識流手法的運用
第二節 心理分析深入心靈
第三節 經驗世界的影像化處理
第四節 敘述視角的多樣化
第五章 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審美特征
**節 奇異的怪誕之美
第二節 追求詩性之美
結語
參考文獻
心理世界的藝術呈現——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研究 節選
《心理世界的藝術呈現: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研究》: 在柏格森等重視“直覺”“體驗”“印象”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家的影響下,心理現實主義小說家以西方現代哲學為武器,闡發自己對人的內在世界與文學之間關系的理解。對于郭沫若、郁達夫等高喊“自我表現”的小說家來說,在面對外部世界的壓迫時,自我會產生“情緒的世界”和“內心的自然要求”的生命沖動,而這些自我的生命體驗就是文學的本體。郭沫若還直接用柏格森的哲學來分析文學創作的內在機制,他認為,柏格森所謂“生命本是流動,客觀的變化本是沒有一刻的停滯……我們所得的印象只是流動的一個片段”是真理,在此基礎上,郭沫若形成了自己的文學觀,堅持“藝術是自我的表現,是藝術家的一種內在沖動不得不爾的表現”,因此“情感、沖動、思想、意識底純真的表現便是狹義的生命底文學”。在這樣的文學觀下,郁達夫、郭沫若的小說立足于個人生命的沖動與憂郁,將筆觸深入“情緒的世界”,揭示身處壓迫狀態中的自我的真實體驗。面對外部世界的壓迫,路翎同樣將主體的心理體驗置于首位,其《饑餓的郭素娥》《財主的兒女們》等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理論核心“主觀戰斗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來源于柏格森。“主觀戰斗精神”指出,“文藝創造,是從對于血肉的現實人生的搏斗開始的”,而要實現“搏斗”,作家就必須要沉潛進入對象,以求獲得“感同身受”,從而實現個體生命的獨特體驗,*終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主觀戰斗精神”的“搏斗”過程顯然是從柏格森的“直覺決定論”中汲取了養分。關于“感覺”“直覺”“印象”這些非理性主義哲學的范疇,穆時英、劉吶鷗、施蟄存等作家在他們的小說中運用得更為具體,他們將現代人對現代都市的直覺凸顯在筆端,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現代情緒,在對各種零散的、片段的、破碎的主觀印象進行組裝的過程中揭示現代人的感覺和生存樣態。無名氏認為,藝術的根底在于“一種內在的情緒、感受力量”,在作品中必須要有“大熱情、大感受”。在《無名書稿》中,瞿縈直接宣稱,“生命的唯一報酬,就是感覺。動物只要有感覺、能感覺、敢感覺,這就是生命的*高報酬了”(無名氏《海艷》)。可以說,正是在“感覺”“直覺”“印象”的指引下,心理現實主義小說在理論和方法上建構起了新的體系,產生了新的思想觀念、文學觀念和審美觀念。 除哲學外,心理學同樣為心理現實主義小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和方法論指導。心理學研究人的知覺、情緒、行為、認知,以人的心理現象、精神行為為對象,是一門關于人的學問。文學同樣是關于人的學問,文學的核心不是外在的客觀物質,而是通過言語表達的策略展示人內在的一種意向性存在,探索人的生存境況,追問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為人在精神的彼岸找到棲身之所。文學與心理學有著共同的研究對象,使得兩者在很大程度上產生重疊性與互文性,*突出的表現是不少心理學家以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為研究對象,弗洛伊德、榮格等人皆如此,同樣,諸多文學家也以心理學的方法來解剖自己筆下的人物,憑借其方法來細細描繪人物心靈圖景,力圖真正達到展示其“靈魂的深”的目的。針對這一類互涉現象,美國文學理論家里恩·艾德爾得出結論,他認為,20世紀以來,文學與心理學已然認識到它們在很大程度上的同一性,即都涉及人的動機和行為,關注的重點都是關于人的創造和想象的能力,兩者都深入人的主觀領域。 ……
心理世界的藝術呈現——中國現代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研究 作者簡介
何雪凝,女,遵義師范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講師,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小說研究以及現代文學思潮研究。在《人民論壇·學術前沿》《中國文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參與國家社科項目多項。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