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超值優惠券
¥50
滿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場圖書通用(淘書團除外)

不再提示
關閉
圖書盲袋,以書為“藥”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批評的想象力

批評的想象力

作者:劉復生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2-01
開本: 16開 頁數: 268
本類榜單:文學銷量榜
中 圖 價:¥32.4(7.2折) 定價  ¥4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批評的想象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1191
  • 條形碼:9787521211191 ; 978-7-5212-111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批評的想象力 本書特色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高當代文學批評的針對性、戰斗性和原則性,營造講真話、講道理的文學批評氛圍,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 ”第二輯,以對中國當代文學不良現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為研究內容,集中展示敢說真話、有力量、有風骨、敢于亮劍的文學批評著作。

批評的想象力 內容簡介

《批評的想象力》收錄作者近年來發表的一系列論文,涉及當代文學史研究、文藝批評和文化研究,既包括對當代文藝批評理論的探討,又包括對重要文藝創作現象的宏觀描述和對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深入分析。論文集注重在社會歷史視野中觀察和把握文藝創作的思想邏輯和表意策略,試圖將歷史與美學融匯貫通,往往借由對文藝創作的分析直指當代思想狀況和現實文化的重大問題。多篇文章曾產生重要反響。?

批評的想象力 目錄

??目??錄

**輯:總論

什么是當代文學批評?/3

偉大的“中國文學”是否可能?/18

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文學批評家/24

歷史化與反歷史化/31

第二輯:潮流與現象

文明論與當代歷史小說/39

先鋒小說:改革歷史的神秘化/62

新市民小說的意識形態蛻變史/75

傷痕文學:被壓抑的可能性/86

新革命歷史小說的身體修辭/97

“反腐敗”小說的表意模式與敘事成規/116

第三輯:作家與作品

一曲長恨,繁花落盡/135

另類的宗教寫作:張承志宗教寫作的意義/153

“諾貝爾文學獎”背后的文化政治/161

用先天帶菌的語言講述新話語/170

穿越歷史的“青春之歌”/185

想象一個新世界/198

第四輯:心跡與剖白

做一個真正的批評家/221

批評家的任務/232


展開全部

批評的想象力 節選

什么是當代文學批評? ——一個理論論綱 經常聽到當代文學研究者的一種抱怨:當代文學及當代文學批評正在日益邊緣化,在當代文化生活中已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一個普遍流行的解釋是:外界社會文化環境的巨大變化——比如商業消費邏輯對文學精神價值的漠視,讀圖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對依托紙媒的經典的文學接受方式的挑戰——造成了當代文學批評的沒落。 這是一個具有強大遮蔽性的說法,它過于輕易地推脫了文學批評自身的責任。它只是文學批評界為回避自己的無能而樂于相信并刻意維護的一個“故事”。 的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社會歷史變化給當代文學批評帶來了一些壓力,但是,與其說這種外界變化造成了當代文學批評的根本困境,還不如說它為文學批評自身的失職適時地提供了借口和托辭。 在我看來,*大的癥結在于,這十幾年的當代文學批評,越來越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了! 一 我們必須回到一個*原初和*要害的問題上去:當代文學批評是什么?它的本質或根本意義在哪里?它和一般的文學研究及文學鑒賞有何區別?而這些恰恰也是*容易遭到忽略,事實上也被廣泛誤解,甚至被深刻遺忘的問題。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先要回到另一個問題,當代文學的獨特意義何在?或者,換一個更具體的提問方式:我們為什么讀當代文學?可能有人會說,為了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如果是這樣,我們何不去讀那些已有“定評”的文學經典(它們已經讓人讀不盡了)?何必冒險去讀審美價值尚存疑問的當代文學作品? 那么,人們從當代文學那里得到了什么東西?又指望得到什么東西? 在我看來,真正的當代文學的意義在于具有對現實加以總體化的敘事能力。由此,它創造出一種關于現實以及我們與現實關系的嶄新理解,它重組了我們日常的零散化的經驗,并超越了個體的狹隘的經驗的限制,從而打開了重新認識現實,尤其是在復雜的社會聯系中重新感知現實的可能性。它改造了我們認知與感受的方式,重建了總體化的生活圖景,從而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向感。那些優秀的當代文學,總是蘊藏著解放的潛能,能夠打破既有的定型化的意識形態的束縛,把個人從各種神話與幻象體系中釋放出來,恢復對“另外的生活”與“另外的現實”的感覺與認知能力,它總是暗含著批判性的視野與烏托邦的維度,激發著對未來的想象。因而,當代文學對現實的審美表述應當具有潛在的實踐能量,盡管并不是直接的,也不應是直接的。 這是“當代文學”之外的任何經典文學所不能提供的內容。毫無疑問,并不是所有在當下發表的文學作品都是合格的“當代”文學。 明白了什么是“當代文學”,“當代文學批評”的意義也就自然呈現出來。 所謂“當代文學批評”的意義,就在于使“當代文學”的這種本質明晰化、尖銳化。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學鑒賞或文學研究的價值正在于,通過對“當代文學”的創造性闡釋與重寫,把“當代文學”中內在的革命性因素發掘出來,并加以放大,從而創造一種關于當代現實與個體處境的新理解或新認知。它天然指向批評家與讀者自身生存的歷史性,包含著糾纏在一起的現實理解和自我理解,從而帶有一種歷史解釋學的美學深度和生命緊張感。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有“當代文學批評”才是真正的文學批評。 批評,在*初的意義上,是一種價值創造活動,而當代文學批評,所從事的正是價值創造的工作。因而,什么是文學的標準,何謂“美”,對它來說,不是既定的神圣圭臬,而是懸而未決、有待發現的新尺度;它不是在不自覺地、盲目地肯定著既有的審美價值,而是在不斷地進行著新的審美決斷,在創造著新的審美價值。當然,它無時無刻不處身在審美傳統之中并感受到來自這種傳統的壓力,但它總是和傳統保持著一種持續的張力,它置身于與既定審美價值的生存搏斗之中,并把堅持這種搏斗看作自己的本質與使命。當代文學批評的功能不在于以經典的美學尺度對照、衡量當代的文學作品,并裁定它的審美價值的品級。相反,這種所謂美學價值是要“當代文學批評”去發現或創造出來的。如果說,作家們不妨沉浸于某種純文學的幻覺,這并不一定妨礙他們創造出蘊含著革命性想象的優秀當代文學,但一個批評家則不應存在這樣的迷信。他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從當代文學作品中汲取出它當下的批判性以及打開未來社會實踐的可能性。 某種意義上說,“當代文學批評”不是把一種既定的東西指給人看,而是把一種尚不存在的東西創造出來。從這一點上,我們甚至可以說,“當代文學批評”要高于文學創作,文學作品只不過是文學批評進行再創作的原始素材。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種針對文學批評的輕慢,認為其相對于文學創作來說只是從屬的,第二位的。應該說,如果文學批評只是充當文學的“品酒師”或“美食家”的話,這種“偏見”是完全正當、恰如其分的——既然文學作品的意義在于審美價值,而它只能訴諸接受者的感性,那就讓讀者們去感悟好了,何必由煞風景的批評家多此一舉,用干癟的理論語言再乏味地講述一遍呢? 這讓我們不由想起日本思想家竹內好對當時日本的文學研究的批判。在與當時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漢學與支那學)進行論爭時,他關切的一個核心命題是:文學研究的意義何在?是像漢學那樣追求高雅的文學趣味和人文教養,還是像支那學那樣追求成為一門實證性的知識或學問?竹內好對支那學和漢學的批評,我覺得大體上可以對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兩個方向:一種夢想著成為古典文學研究那樣的“規范的”的“真正的”學問;一種則幻想充當“永恒”審美價值的當下代理人或忠實判官,把當代文學作品的審美意義闡發出來。批評家們只是提高人們審美品位的謙遜的助產士,他們自卑地、近乎自慚形穢地充當著文學史研究的探路人,為未來的審美價值的蓋棺論定提供著初步的素材和未必可靠的線索。不可否認,在當代文學批評者中,很多人總擺脫不了學科體制內二等公民甚至三等公民的原罪感(古典文學研究—現當代文學研究—當代文學批評)。但是,這又怪誰呢? 他們根本就不明白只有“當代文學批評”才是價值的開創者。它永遠植根于自己的“當下性”,并不斷生產出新的“當下”,由此打開新的未來可能性①。他們可能同樣不明白,所謂永恒的審美價值,偉大的文學傳統與成規,恰恰正是過往的、某種特定的“當代文學”所創造出來的,它們深深地植根于歷史性與地域性(民族性)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審美標準與傳統的代表與象征,正因為它們當初曾經是合格的、優秀的當代文學!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屈原、“李杜”、曹雪芹、莎士比亞的文學創作以及審美評價史上清晰地看出。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是那些“永恒的經典”超歷史地充當著后世文學的裁判,恰恰相反,是后世的“當代文學批評”不斷地生產出那些“經典”的當下意義與歷史意義,并不斷地創造與更新著“偉大的文學傳統”。經過革命性的當代閱讀,古典文學、異域文學也可以擔當起當代文學的功能,因而,是當代文學批評重新發現并創造了它們的意義。經典正是在與當代文學的歷史關系中,在被當代歷史不斷肯定與挑戰中,獲得其意義的。

批評的想象力 作者簡介

劉復生,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現任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評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獲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獎項。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當代文藝批評。著有《歷史的浮橋——世紀之交“主旋律”小說研究》《思想的余燼》《文學的歷史能動性》等,在各類學術期刊共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多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多項。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