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詩與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13450
- 條形碼:9787576013450 ; 978-7-5760-134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詩與思 本書特色
“先鋒派”作家孫甘露文藝評論與詩集。 完整收錄30余年閱讀觀影札記和詩歌創作。 在緩慢中抵達精神黃金時代。 展現孫甘露“先鋒派”小說家之外的詩性一面,追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文藝評論和詩歌創作。 一張繪制了30余年的私人閱讀地圖:列夫·托爾斯泰、普魯斯特、卡夫卡、塞林格、卡佛、奈保爾、?、張愛玲、木心……作家與作家之間的靈魂對話,在靠近、碰撞與理解中尋覓閱讀的初衷。 在藝術電影中追尋影像、音樂和文學的復調:安東尼奧尼、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羅普洛斯、波蘭斯基、陳英雄、李安、姜文……真實的生活是人們難以承受的,這多少也是秘密與謊言的存在意義,也是電影的存在意義。 我祈望我的書能喚起閱讀和收藏的渴望,使人親切地意識到與更廣泛的世界的內在聯系,甚至在這個影像時代的某個縫隙里,令我們樂于看見自己有一個掩卷沉思的形象!獙O甘露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詩與思 內容簡介
本書為有名“先鋒派”作家孫甘露的文藝評論和詩集,收錄孫甘露歷年創作的書評、藝評和詩歌。本書優選的特點是關注孫甘露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詩歌創作以及在書評、藝評中流露出的詩意氣氛。他的語言是先鋒的,也是詩化的,仿若夢境。在書中,他感懷逝去的閱讀黃金時代,一次次為普魯斯特、塞林格、卡佛、奈保爾、埃科等作家的語言所迷醉。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詩與思 目錄
重讀
述而
遙遠、陌生和昂貴
虛構
我愛我不了解的事物
時光流轉
援引
普魯斯特
小說之無用
海明威
一堵墻向另一堵墻說什么
流浪或者在路上
跑來跑去的兔子
在耳畔
像奈保爾那樣談論奈保爾
我不相信;我相信
且拿甜點心來
一切都有待藝術來拯救
在句子的中央
當你咳嗽時讀什么?
比“緩慢”更緩慢
過去的歸來
我走了
馬克圖伯
遇見拉斯普京
重溫卡夫卡
略說安娜
綠地毯
《小團圓》中的“小物件”
木心歸來
顧城
王安憶
被折疊的時間
羅大佑的《童年》
王朔
張獻
午夜心情
再等等
向上海致意
萬夏
芬蘭的詩
毛尖的亂來
亞平寧半島的陽光
亞平寧半島的陽光
冬天的心
秘密與謊言
鋼琴師
青木瓜之味
肖申克的救贖
燃情歲月
海洋之心
廊橋遺夢
斷背山
再會,舒特拉
第八天
在云端
火柴盒
金控
我們由未知的事物所定義
手推墻
抖機靈
抵達或者扎堆
“閱后即焚”
電影節到底發生了什么?
今日無事
遲到
時間的灰燼
陽光燦爛的日子
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秦頌
搖啊搖
上海公園
一種觀點
電影,你的名字叫“作家”
電影眉批
王琦瑤
“你在看我嗎?”
眼福
屬性
獲救之舌
小野麗莎
遐想
在七十年代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為你穿越情人廣場
安慰
唐寅山水
自北向南
俄國風景
奧季塞夫斯??埃利蒂斯
秋思
從劇場驅車回家
蟋蟀
安魂曲
致
修枝時節
秋天
中國象棋
驕傲
愿為你的伴侶
一夕談
鼓書藝人
接吻
幻覺
故事
移民
德彪西故居
結束
一刻
紅色
奇跡
無錫
他鄉
葡萄之上
汶川
弦管消永夜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詩與思 節選
重讀 “我那時候的處境真是離奇而又悲涼。”這個“我”,《外國文藝》創刊之初的讀者也許還記得,那是菲利普??索萊爾斯的小說《挑戰》的**人稱敘述者。這個作者和這篇小說之所以沒有在中文讀者里引起馬爾克斯或者昆德拉那樣的反響,多少可以看作是當代中國糾纏于有沒有正經的城市文學的腳注。 我試圖從亂糟糟的書架上找出那期雜志,腦子里卻冒出那個時期出版的另一本小說,里維拉的《旋渦》。他在首頁**行寫道:“遠在我熱情地愛上任何一個女人之前已經浪擲了我的心!边@位拉美小說家的作品同樣也沒有找到。這些作家的作品沒有被再版重印,新作沒有被一再引進,對某些讀者來說,也許還在等待著被挖掘,一如那些近三十年來因來訪、因去世、因風格冷漠極簡而被重新關注的?、塞林格和卡佛,諸如此類。 不是因為年前羅崗從臺北捎來克里斯蒂娃的訪談錄,而聯想到克里斯蒂娃的丈夫、電影明星一般的符號學家菲利普??索萊爾斯,而是因為*新改版的《外國文藝》,在它今年的**期上,刊載了訪談《文學或精神之戰》,將索萊爾斯再次帶回我們的視野。令我們思考,被稱作文學經驗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 如同索萊爾斯談到每次重讀蘭波,都像初次讀他一樣,我是否也像初次閱讀這些熱情、尖銳的文字時那樣,充滿了微微的顫栗和感激?還是“已經浪擲了我的心”?或者只是覺得這些人僅僅是“從其失敗中獲得的成功”? 當我默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希望我的記憶無誤,但是我知道,希望重讀的欲望更為強烈。但是,閱讀這樣的作家是危險的,因為“他們強迫敵人用餐刀喝湯”,用這樣可怕的方式,結果可能是令作家自己和讀者都“從精神上消耗殆盡”。消耗,這并不只是一個符號學家筆下的詞語,胡子拉碴的垮掉派詩人艾倫??金斯伯格在他的名作《嚎叫》的開篇即寫道:“我看見我們這一代精英被消耗殆盡”。 這尖銳的一代,普遍都有著羞澀的表情,就像記錄了路易十四王朝衰亡的《回憶錄》的作者、偉大的圣西蒙。菲利普??索萊爾斯寫道:如果您向圣西蒙提出這樣的問題:“那么,你在搞文學,您是作家嘍?”他一定會用驚愕不已的神情望著你回答:“作家?我哪是什么作家?”他甚至會對自己的風格表示歉意,雖然這是法語有史以來*精湛、卓越又*為犀利的風格。菲利普??索萊爾斯由圣西蒙而及蘭波,說自己“閱讀但丁和荷馬一樣的也讓我有同樣的感覺,每一次面對某些事情都產生同樣的驚異,盡管是在那個時代,那些事情仍舊會說到你的*深處和*動情的地方”。 這篇訪談不那么好讀,我甚至在想,它會不會像多年前翻譯成中文的《挑戰》那樣沒有獲得多少呼應,它的挑戰性的思考,會不會也和那篇小說一樣陷于沉默之境,而必須像《挑戰》這個篇名所顯示的,“在我們的生活里,從童年起就懂得,如果我們想自由自在,我們就或多或少處于爭斗的狀態。”而正是基于這些基本的理念、沖動和信仰,“有些時候的歷史會崩潰,有些別的東西會像歷史景觀一樣顯現出來,這被海德格爾稱做‘歷史觀’……或被尼采稱為有紀念性的歷史! 就像今天下午我在網上看見詩人張棗在圖賓根去世的消息,想起他的詩句:“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倍嗄暌郧,在詩人肖開愚的家中,蘇州河西段,華東政法學院的教工宿舍里,和張棗有過一面之緣。那一夜,他暢談中文性,深思中文寫作的問題和未來,抽很多煙,“仿佛置身于高臺頂端,飄浮于云霧之中”(《挑戰》)。另一方面,這一代詩人的同時代人,“生活在一個被蹂躪的世界,一個技術至上的世界,在他們的頭腦里保留著十九世紀的表現形式,這個時間差距應該引起重視”(《文學或精神之戰》)。張棗和菲利普??索萊爾斯一樣,需要被我們重讀、需要在重讀中被紀念和再認識吧。 我不由得想起在1980年代的寫作中引用過的卡爾??夏皮羅的詩句:“讓風吹吧,因為許多人將要死去!苯裉熘刈x這些也許正逢其時。多年以前的某個夜晚,在我田林路的家中,王寅和歐陽江河帶來了海子在山海關外臥軌的消息,我還記得吳亮那濁重的嘆息聲;多年以后,一街之隔的某棟大樓里,我的摯友曹磊也告辭世;那之前的許多年,我較少探望的胡河清,也在某個雨夜殞命于華山路上的枕流公寓…… “如果我們死去,我們之外的人就會獲得一種結構性的滿足,而如果我們之外的誰死去,我們會認為一切都在繼續,沒有什么被打斷。思念僅僅是一種意向,它會被一種閱讀的意愿所取代。但是唯有思念是沒有結局的。但是我們是一些優秀的讀者,我們緊張地閱讀著,只有當我們與我們所愛的人互相愛撫時才更接近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的主觀性才趨向于我們自己……” 這是我寫于1989年的長篇小說《呼吸》結尾處的文字。 1982年,菲利普??索萊爾斯離開瑟依出版社進入伽利瑪出版社時,將他的雜志《原樣》改為《無限》,那差不多是他的作品被初次介紹給中國讀者之時;近三十年后,重溫他的作品,似乎隱約意識到這一改動的寓意,仿佛另一位溫婉羞澀的詩人宋琳在去國多年后寫下的詩句:“將一次橫渡引向一生的慈航! 孫甘露詩歌精選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中午時分 我在這屋內屋外逡巡 在這些稀疏的樹木前面 是源源不斷的日子 是戶內戶外的那些方言俚語 閑適逝去 室內室外滿是我溫和的氣息 不知為什么 我的少年的記憶開始疼痛 種種情態種種心跡 在這田間無須細說與你 百里開外闃無人跡 我望著列車過后的路軌 剛才響過汽笛的陰沉沉的天空 和我手中這卷詩稿 不知我是否會再次從某處走向你 滿嘴是風化的沙土 滿眼是塵封的淚水 俄國風景 你選擇了冬季和圍巾 以及白色銀色悠長無盡 你選擇了湖水和晚鐘 以及樺樹樅樹云霞染浸 你選擇了漿果和沼澤 以及黑發金發飄飄灑灑 你選擇了坡地和毛毯 以及少年老年情意綿綿 你選擇了城墻和柵欄 以及風霜雨雪云泥之間 你選擇了藤蔭和游椅 以及撫摸親吻冗長如眠 你選擇了獵犬和雪橇 以及琴聲歌聲嘆息如訴 你選擇了邊陲和木筏 以及鐐銬叮當如斯億年 你選擇了圖畫和音樂 以及虛實相間真假不辨 你選擇了信仰和游戲 以及困苦欣悅如夢一片 致 我知道每一個濕潤的吻 我看見每一條唇線在顫動 我聽說有幾種云必須懷念 我聽見樹林沉浸黃昏的寂靜中 我知道有幾片枯葉夾在詩卷中 書本打開著 扉頁朝著寧靜的天空 我知道有幾種水果在那幅畫里 有幾幅畫在屋后的草叢中 我知道有幾條街可以一走再走 有幾句話卻不能一說再說 我知道有幾首歌可以一唱再唱 有幾個秋天的樹林不能一再經過 奧季塞夫斯??埃利蒂斯 這是松枝的黎明 這是雕刻的松枝的黎明 這是克里特島的雕刻的松枝的黎明 這是愛琴海沿岸克里特島的雕刻的松枝的黎明 這是希臘的黎明 這是黎明前的黎明 我是說 我不再談論死亡 那些無風沼澤中的小屋 不再在光禿的草叢間佯作蘇醒 炊煙已散 我的微小的樓梯已經挪開 我將在下面看那些星辰復活 我是說 我將再等一千年 為了在黎明時唱出我的挽歌
我又聽到了郊區的聲音 詩與思 作者簡介
孫甘露,1959年7月出生于上海。出版作品有:孫甘露文選《呼吸》《憶秦娥》《上海流水》《我是少年酒壇子》《比緩慢更緩慢》等五種,隨筆集《今日無事》,對話錄《被折疊的時間》及《孫甘露散文選》等,作品有法、英、日、俄等譯本。現居上海。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