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拒絕合唱:散文的精神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74652
- 條形碼:9787306074652 ; 978-7-306-0746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拒絕合唱:散文的精神 本書特色
本書包括15篇作者的散文和評論,是作者對于散文與其他文體的不同、散文應如何寫、怎樣的散文可以流傳于世、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散文等與散文相關主題的思考。其中,不乏作者主張散文寫作者們要有擔當、求真、有精神、有新意、拒絕人云亦云等觀點,著重于散文理論和評論研究,從散文創作的寫作倫理、散文的精神高度、散文的同質化和異質化、文體和年度散文、隨筆的評價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闡述,力爭推動散文研究的深化。
拒絕合唱:散文的精神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15篇作者的散文和評論,是作者對于散文與其他文體的不同、散文應如何寫、怎樣的散文可以流傳于世、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散文等散文相關主題的思考。其中,不乏作者主張散文寫作者們要有擔當、求真、有精神、有新意、拒絕人云亦云等觀點,著重于散文理論和評論研究,從散文創作的寫作倫理、散文的精神高度、散文的同質化和異質化、文體和年度散文、隨筆的評價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闡述,力爭推動散文研究的深化。
拒絕合唱:散文的精神 目錄
談散文詩意與小說化陷阱
隨筆和散文的門檻
星元散文:及物與精神呼吸
問天下頭顱有幾?——宋長征散文解讀
散文的道德評判與審美沖突
拒絕合唱:散文的同質化與異質化
廢名散文:一意孤行
曠代的憂傷與小眾名單
尋找散文寫作的另一種表達
鄉土背景下的散文創作
隨筆的精神與價值指向
史鐵生:命運即是與苦難周旋
是誰把他逼成了古怪和孤憤——張煒散文論
當下散文創作的幾個關鍵詞
后記
拒絕合唱:散文的精神 節選
散文的精神含量與高度 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當代散文,是從1949年到現在,再往前追溯到現代文學,還是從1918年到現在一百多年的時間?散文走過的道路是非?部狼鄣,但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在當下,比詩歌小說有著更大的閱讀量。張煒先生以小說見長,但他認為小說與散文相比僅僅是“世俗的文學”。馮秋子先生在同我的交流中指出:“一部三四十萬字的小說,它的精神含量還比不上一篇散文多!闭嬲彤斚轮袊说纳钏枷肼撓稻o密的就是散文這種文體,那么怎樣理解“散文的精神含量”?我想到了大家常常提到的“貴族精神”。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上斷頭臺的時候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馬上溫和而禮貌地對劊子手說:“對不起,先生,我踩了您的腳!泵鎸怛v騰的劊子手,路易十六留下的則是如此坦然高貴的遺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諒我的敵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备道追驄D半夜上吊自殺,還在凳子下面墊上棉被,免得凳子倒下去時驚擾鄰居,他們在自己的生命即將終結時,還處處為他人著想。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為世襲貴族,獨自離開遼闊的莊園消失在野外,臨終把家產分給窮人,病死在一個小火車站,他的墓地甚至特別寒酸,就在一個樹林里,沒有墳頭和墓碑,只有野花野草,而他的不朽作品卻超越時空留給了人類。英國國王愛德華到倫敦的貧民窟進行視察,他站在一個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口,對里面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這體現了國王對底層人的一種尊重,真正的貴族是懂得尊重別人的。英國戴安娜王妃到生命*后都在從事慈善事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靈魂的高貴。 上面談到了“貴族的精神”,如果把散文當作一個人的話,它的精神含量是一個作家對社會人生、自然的追索、盤問、批判、擔當,是一種價值觀,是衡量散文文本高度和深度的重要標尺。一個散文家要有自由的精神、擔當的精神,獨立不遷,敢于直面黑暗,對人生有著宗教一樣的情懷。散文家,既是一個道德律令填胸的人,更是一個仰望星空的人。 一、精神的在場 提倡散文“精神”,恰恰說明當下的散文創作“缺乏精神”。目前散文創作的狀況是:瑣細化——喝茶聊天、買菜做飯這些東西不是不可以寫,我認為散文要有“煙火氣”,但要注意“比例”。如果中國的散文家整天關注這些瑣碎東西,那么關于星空、關于人類自身、關于精神、關于未來、關于公正的、關于正義的東西都會缺席。平面化——散文是*容易創作的文體,特別在網絡時代,誰都可以隨便寫東西貼上去,但正是因為沒有編輯把關,這種自由被過度消費,甚至有的時候反而害怕自由,這是一種辯證關系。隨意的寫作,缺乏思想精神的深度,更像一種“快餐文化”。在散文創作中更嚴重的是犬儒化、鄉愿化!叭濉备拍顏碜晕鞣剑班l愿”是孔子所反對的一種精神——不敢擔當、流俗、沒有立場。平庸化精神的缺席,良知的缺席,精神的休眠和惰性,這是應該警惕的。當代中國散文所彌漫的后現代“個人化”寫作和部分追求閑適意味的傾向,不僅使散文在思想維度上顯得輕飄,也使得不少文本疏離“底層”,少了許多人文情懷。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我提出“散文的精神含量”的概念。 香港散文作家董橋說過,心目中的散文,有著難以企及的精神尺度:“散文須學,須識,須情,所謂‘深遠如哲學之天地,高華如藝術之境界’!弊⒁膺@里面的哲學層面和藝術層面的探險及社會學層面的批判氣度,這和那些把散文當成茶余飯后的閑聊,當成小品和美文的看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在我看來,許多散文的失敗正是遠離了作者必不可少的精神追求和必要的美學精神的經營,才顯得膚淺零碎、散漫無邊。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一些陳舊不堪的感嘆,一些小花小草的吟哦,再加上語言匱乏,離藝術標準遠,離庸俗大眾消費品近,如快餐手紙,用過就扔。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東西?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生活與西方世界應該是同步的,西方后現代文化正在將世界拆解為一堆沒有中心的碎片,消解深度而平面化,種種觀點、見解不再通向某些深刻的理念,不再企圖托住世界的重心。它們不過是一個偶爾的閃光,不過是偌大世界中的一根毛發或者一小塊皮屑,隨風而逝。大眾傳播媒介的發達加劇了這種趨勢。又有什么必要將每天報屁股的一小段閑散文章視為悟道真言呢?俏皮一下,哈哈一笑,如此足矣。即使什么都沒有,也無關緊要。博客和微博的興旺是另一個影響深遠的事件。技術發明突如其來地抹掉了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無論是緋聞八卦、猜測臆想、撒嬌罵娘、斗嘴扯皮,寫出來往博客上一擱,各種瑣碎的個人意見立即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文化產品。換句話說,發表文章與發表對世界的重要觀點愈來愈沒有聯系了。那些歌手正在提倡“想唱就唱”,后現代式的散文無疑是“想寫就寫”。平民化、大眾化、民主、狂歡,這些詞現在都擁有了具體的內容。 但是,我們在強調這些合理性存在的時候,不要忘記文化的責任與擔當。身邊的污染還在
拒絕合唱:散文的精神 作者簡介
石耿立,筆名耿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協散文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秦牧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散文集《向泥土敬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提名,《遮蔽與記憶》入圍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前十。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