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DD羅翔作品集 法治的細節+圓圈正義(全2冊)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普遍性與特殊性 法、倫理及政治的哲學觀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45591
- 條形碼:9787010245591 ; 978-7-01-02455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普遍性與特殊性 法、倫理及政治的哲學觀察 內容簡介
在法律實踐、倫理實踐及政治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具有貫通性的基本問題,這就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問題。它是人類實踐必然要面臨的關系場域,具有鮮明的存在論意蘊。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實踐呈現了辯證法的整體風貌,而這種辯證法的基點則是特殊性,特殊性生成普遍性而又內在地要求普遍性,這要求普遍性向著特殊性的返回。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展開預示了實踐智慧的登場,無論是法哲學,還是倫理學,抑或是政治哲學,都無法拋開實踐智慧的理論與方法。人們生活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實踐場域之中,其所蘊含的生存論維度意味著對人自身存在狀態的關切和恰當生活的追求。
普遍性與特殊性 法、倫理及政治的哲學觀察 目錄
**章 關系場域
一、普遍性謀制
二、特殊性根據
三、沖突與融通
四、關系的實踐
第二章 問題面向
一、根本性問題
二、本體與中道
三、實踐與方法
四、境遇辯證法
第三章 實踐智慧
一、價值的牽引
二、本體的力量
三、實踐與真理
四、本體性經驗
第四章 理論觀察
一、理論的本性
二、法律哲學觀
三、人性與自由
四、法哲學觀察
第五章 恰當生活
一、幸福的追求
二、恰當的尺度
三、審美與簡約
四、恰當性種種
后記
普遍性與特殊性 法、倫理及政治的哲學觀察 節選
《普遍性與特殊性(法、倫理及政治的哲學觀察)》: 當我們細心觀察的時候,會看到普遍性被壟斷的現實,這是任何一個社會都無法避免的存在現象,這樣就可能產生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割裂。盡管我們期望普遍性的掌控者能夠體察特殊性要求,在特殊性的融合中生成普遍意志,但這或許僅僅是一種理想。普遍性會形成自身特殊的利益結構,或者只是為了某種抽象的觀念而架構起一套普遍性法則,普遍性失去了與自身賴以存在的生活世界的依托。一旦普遍性割裂了自身與特殊性的聯系,而用一種命令的姿態掌管了特殊性的命運,那便意味著特殊世界的蕭條。特殊的聲音被禁錮在各自的領域中,即便是發出絕望的吶喊也無濟于事。特殊性陷入了無底的深淵,垂死掙扎卻無人理睬。 普遍性真地就是普遍性嗎?倘若普遍性僅僅是一種托詞呢?而實際的普遍性或許僅僅是某種被普遍化的特殊意志,這樣的普遍性并沒有實現自身對特殊性的視域融合。沒有了普遍意志,也許只能是某種特殊性上升為普遍性的高度,但卻并不是真正的普遍性,因此這樣的普遍性便沒有合理性。普遍性淪落為特殊性,特殊的普遍性卻要充當共同意志的普遍性角色。世界被特殊的普遍性掌控,這樣的世界能夠呈現出一種合理性價值嗎?人們能夠獲得一種好的生活嗎?好的生活是一種接受由特殊性的融合而構造的普遍性法則規訓的生活。如何生成普遍性呢?理論的設計未必能夠獲得現實的效果,當某些人將特殊性轉化為普遍性并掌控其運行的時候,生活本身時常會發生某種程度的扭曲。 并不是所有的領域都適合于普遍性的掌控,特殊性有特殊性的存在方式和處事方式。倘若特殊性在自身的世界中能夠發揮自洽的功能,那就不需要普遍性的介入,然而特殊性中也會自發地生成普遍性,人終究不能逃離普遍性而單純地生存于特殊性當中。普遍性與特殊性和諧共處,共同塑造著人們的美好生活。普遍性自然要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基本道理,保持自身的邊界意識,從而才能夠確立自身的權威。到處指手畫腳的普遍性會失去自身的尊嚴,其對特殊性的掌控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糟糕。特殊性自有特殊性的價值,在特殊性領域中人們生成了自主性的運行機制,但這并不意味著特殊性疏離了普遍性,普遍性仍然在發揮著自身對特殊性的影響,只不過降低到了一個較低的限度。好像有兩種類型的普遍性,不管是自發的普遍性,還是創制的普遍性,都有可能把特殊性變成“殖民地”。“殖民者”的旗號是冠冕堂皇的,他們以為自己的“對象”是“愚昧”,消滅愚昧是他們“天經地義”的“職責”。普遍性在其運行中具有擴張的趨勢,我們會在其中淪陷自身。 普遍性必須具備節制的美德,否則普遍性就會超越自身的邊界,對原本自洽的生活領域進行毫無原則的掌控。這里的主語固然是“普遍性”,但終究要落實到作為主體的人身上,普遍性的節制美德便是掌控著普遍性的主體的美德,或者是某個共同體的美德。*好的方式是在共同體內部形成一種良好的共識,或者生成一種充滿著節制美德的慣習,在慣習中對普遍性的安置才可能產生持久的效力。然而,對于某些事物,我們只能理解,卻無法控制。鮮活的元素被窒息了,平白無故地讓生活變得單調乏味。生活需要“浪花”,“浪花”就是特殊性。生活在特殊性領域中的人們固然可以自洽地生活,但卻不可能與普遍性脫節,他們必須在某些方面符合普遍性的設定,哪怕普遍性并不具備自身的合理性。于是,人們要按照普遍性設定安排自己的生活,抽調了特殊性世界的特殊性規律,牽強地使自身符合普遍性要求,特殊性喪失了自身的合理性立場,人們過著一種扭曲的生活。我們就生活在特殊性與普遍性的“此消彼長”當中,但我們需要平衡,作為智慧的平衡需要在實踐中養就,逐步地就轉化為了一種習性。 ……
普遍性與特殊性 法、倫理及政治的哲學觀察 作者簡介
武建敏,1969年12月生,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西北大學教授。先后獲得東北師范大學哲學學士學位,北京大學哲學碩士及法學博士學位。2012-2013年間赴芝加哥肯特法學院從事法哲學研究,并進行了“實踐法哲學”的概念審思。講授法哲學相關課程,從事法哲學、法律思想史及司法行為理論研究。著有《傳統司法行為及其合理性》《司法理論與司法模式》《審判的藝術》《馬克思法哲學的當代闡釋》《實踐法哲學:理論與方法》等專著,發表論文50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