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非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1669
- 條形碼:9787547321669 ; 978-7-5473-216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物 本書特色
德國高人氣哲學家韓炳哲全新作品,以清晰可讀文風反思當代生活 國內人文學者一致好評,反思數字時代生活的絕贊佳作! 探討智能手機、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的崛起如何影響人類 物越來越成為當代理論一個重要主題:一方面,人們用它的實在性和能動性來回擊傲慢的人類中心主義;另一方面,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實在之物本身又存在著被信息抹去的可能性。這本簡短優雅之書展示了物在今天所面臨的悖論和困境。 ——汪民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當人類邁入數字化時代,我們不再面對盧卡奇所批判的物化,而是韓炳哲所提醒我們注意的非物化。非物化讓我們被連根拔起,成為不斷流轉的數據流的孳生物。 ——藍江(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即便韓炳哲一直堅持在精神政治學的框架內推進,但他的每本書都能洞察到這個世界的痛點、這個社會的癥結。《非物》既是對他之前諸多思考的一種總括式回應,又確實進行了頗為深刻的哲學推進。數字時代,何以求真?這絕對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根本難題。 ——姜宇輝(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去物質化”一度成了西方反商業、反資本主義的一部分,而今,日趨萎縮的物質占有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普遍癥候,甚至成了一種新的資本文化。關于這些現象和切身的變化,韓炳哲這本小書或許是目前極深刻且有力的洞察和解釋。 ——魯明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青年研究員) 作為一位非德語母語者的作家,韓炳哲設法以一種迷人的方式剖解“黑森林哲學家”海德格爾的繁瑣語義,并以此雕琢文字,使之看似具有物理質量、幾乎就要成為物本身。 ——《藝術評論》(ArtReview)
非物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對當代信息化社會的哲學反思。今天,我們居住的不僅是地球和天空,而是一個信息化的世界,信息主導著我們的生活。韓炳哲對信息社會的批判使我們了解到我們的信息和通信狂熱的后果。現實的計算機化正在大規模地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和關系。韓炳哲的新文章圍繞著世界的非事物化。他從一個不同尋常的角度,既發展了智能手機的哲學,又對人工智能進行了批判。同時,他轉向具體事物的迷人魅力,反思當今人類在信息噪音中迷失的沉默。
非物 目錄
從占有到體驗
智能手機
自 拍
人工智能
對物的看法
物中潛伏著的危險
物的脊背
鬼 魂
物的魔力
藝術對物的遺忘
心 物
安 靜
關于點唱機的附論
非物 作者簡介
作者 韓炳哲(Byung-Chul Han),1959年生于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后到德國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神學,1994年獲得弗萊堡大學的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于卡爾斯魯厄建筑與藝術大學,2012年起任教于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他的主要著作有《倦怠社會》《愛欲之死》《在群中》《妥協社會》等,作品被譯成十幾種語言,是當代具備 影響力的思想家。
譯者 謝曉川,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哲學博士,現就職于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