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思濃情淡 中國現代新詩敘事傳統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9414
- 條形碼:9787547619414 ; 978-7-5476-1941-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思濃情淡 中國現代新詩敘事傳統研究 本書特色
以“敘事”的研究視角,分析現代新詩誕生以來的創作文本,探尋中國詩歌的發展軌跡,構建肇始時期的新詩理論。
思濃情淡 中國現代新詩敘事傳統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了中國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詩歌創作中的抒情、敘事兩種傳統消長、演變的歷程,著重對重敘事說理的代表詩人胡適、李金發、穆旦、袁可嘉的新詩理論及創作予以闡述,分析現代新詩走向“敘事性”是詩歌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對傳統舊詩詞中的“敘事性”隱性傳統的發掘。本書還著重探討了新詩的肇始原點是胡適還是郭沫若這個頗具爭議的重要問題。本書適合對詩歌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思濃情淡 中國現代新詩敘事傳統研究 目錄
一“敘事”視角的引入1
二去抒情化、重敘事性9
三“事”與“敘事傳統”模式的建立18
四敘事: 中國詩學的一條隱性傳統27 **章“無傳統”時代的現代新詩傳統36
**節有無“傳統”的論爭36
第二節現代新詩的敘事性與現代性41
第三節指向“科學”與“民主”的敘事性49 第二章現代新詩中的三大敘事傳統55
**節“為人生”的敘事傳統模式55
第二節以“理”為上的敘事傳統模式63
第三節西方宗教哲學框架下的敘事傳統模式76 第三章從《嘗試集》到《女神》: 敘事與抒情的新詩傳統91
**節新詩奠基時期: 郭沫若新詩的缺席91
第二節兩種不同的藝術范式: 抒情與敘情99
第三節非抒情、非個性: 一種更具時代性的話語109
第四節一種反個人主義的詩學: 以寫景敘情為
主導116 第四章胡適的現代新詩敘事觀念122
**節“說理的詩”與“具體的做法”123
第二節“詩的具體性”與“美文”的含混性133
第三節敘“觀念”與敘“主義”146
第四節從言“無物”到言“有物”159
第五節從“詩緣情”到“詩說理”167
第六節“事”與“敘事”177 第五章胡適新詩理論的跨界敘事與敘事說理191
**節“作詩須得如作文”的理論辨析191
第二節引“文”入“詩”201
第三節用“文”之長,補“詩”之短210
第四節“新的詩的觀念”與“新的作詩的方向”221
第五節“平常經驗”與“是人生”的詩學觀念228
第六節敘事方式與實際問題234 第六章敘“頹廢之美”與“悲觀主義”哲學的李金發245
**節“笨謎”之“謎”與誤讀之讀246
第二節師承想象、美與頹廢250
第三節敘同一首“死亡”之詩259
第四節從古詩的“愁緒”到李金發的“死亡”273
第五節“虛無之夢”和叔本華“悲觀的人生觀”281
第六節一種不同于古詩的死亡敘事294 第七章作者、隱含作者與角色設置: 穆旦的《詩八首》305
**節誰構筑了詩歌文本: 有關“隱含作者”306
第二節抒情的間接性: 從隱含作者到人物角色312
第三節“我”與“你”: 不符合傳統愛情的愛情角色317
第四節不可永恒性: 一種現代愛情觀念的演繹325
第五節“我們”: 攀巖在宗教哲學峭壁上的人物
角色332 第八章袁可嘉與現代新詩的敘事傳統341
**節命名: 現代新詩的“綜合性”傳統341
第二節“戲劇化”對“現實性”的取代349
第三節戲劇化與客觀性、間接性356
第四節走向“敘事性”的現代新詩361 結語370
思濃情淡 中國現代新詩敘事傳統研究 作者簡介
姜玉琴,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研究員、作家、南京大學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新詩、古典詩學及比較詩學等。出版專著有《肇始與分流:1917—1920年的新文學》《中國古典詩學論稿》《當代先鋒詩歌研究》《牧羊女詩論與詩》等。研究之余,還從事于文學創作,出版有長篇小說三部曲《粉色蝴蝶》《紙月亮》《斷翅》,等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