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明信片| 箋紙| 膠帶| 其它
《針灸大成》十卷,明人楊繼洲撰。卷一先列舉并解說《大成》所征引的各書,以針道源流為題目;其下開始摘録《素問》《難經》等書關于針灸的綱領性理論,并加批注以疏通整理,明確周身經絡、穴位和中醫的診斷方法。卷二、卷三大體完備地集録歷代名家各據心得編成的針灸歌賦,著者對其中部分歌賦詳加批注,闡明醫理名物。其后各卷,分論各種疾病的針灸療法,征引名家和著者自己的醫案,作為治療事例以為驗證。此次整理,以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所藏的萬歷二十九年(
在人類文明史中,每一個民族的戰爭史都是其民族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不斷地征戰中,集精神、智慧、技術、財富于一體的武備文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每個階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最為突出的標記,它們擁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而甲胄裝備,卻是戰爭中最重要的進攻兵器,一支軍隊只有裝備了足夠數量的甲胄,才具有強襲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甲胄的發展能從側面反映出歷史的發展脈絡。本書作者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發生的事件,通過對古籍史
本著作集為北京大學劉浦江教授有關遼金史的著作集合,均為學界認可的高品質學術著作。今為緬懷浦江先生逝世十周年,特編為著作集,重新排版,精審精校,隆重推出。 《松漠之間: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 本書是劉浦江先生在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共收錄十七篇文章。以契丹文字的研讀、遼代墓志碑刻研究和人類學方法論的運用為基礎,這些文章一方面展示了作者極為扎實的考證功力,另一方面揭示出這些問題背后隱藏的更為深遠的歷史背景和重大意涵。 《正統
《莫友芝全集》收入以下著作: 《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韻學源流》、《中庸集解》、《樗繭譜注》、《持靜齋書目》、《持靜齋書目紀要》、《宋元舊本書經眼錄》、《郘亭知見傳本書目》、《郘亭書畫經眼録》、《金石影目録》、《郘亭江南收書記》、《郘亭日記》、《郘...
《大家小書》文藝學類(精裝)包括《門外文談》、《論雅俗共賞》、《文學概論講義》、《中國文學史導論》、《給少男少女》、《三國談心錄》、《夜闌話韓柳》、《歷代筆記概述》、《筆禍史談叢》和《古典詩文述略》共計10本。該套箱裝收錄了10本文藝學類的大家小書,該套裝將會以新的裝幀、新的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套“中國歷史故事”以二十四史、清史稿、通鑒等正史為底本,生動講述各個朝代的有名歷史故事,從而串聯起整個歷史發展軌跡。講歷史故事的同時也講解相關傳統文化常識,提示對歷史的理性思考,是學生了解正史、拓展視野、啟迪思考、認識自我的歷史啟蒙書。史實可靠,講述生動,插畫幽默...
明末清初,嶺南不少士人投身于抗清斗爭之中,催生了當地直雄的士風。在以屈大均為代表的詩人的推動下,嶺南詩壇迅速走上巔峰,與中原、江南詩壇鼎足而三。《屈大均與明末清初嶺南詩派》一書從“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切入,展現了在華夏道統和文統的承續面臨空前危機的時刻,屈大均以傳承華夏正統文化為己任,不但建構了嶺南文化與中原華夏文化的關系,而且塑造了嶺南詩派的鮮明特點,對嶺南地區的詩文創作和文獻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孤本秘笈到明清善本,從名家文集到地方文獻,從稿鈔本、名家舊藏本到紅印本……上海博物館柳向春研究員以專業視角挖掘、爬梳古書編撰、刊刻、遞藏、校勘、題跋背后的故事,鉤沉南宋龍舒郡刻公文紙印本《王文公文集》、南宋孤本《梅花喜神譜》、明代稿本《玉華堂日記》、清代刻本《海東金石苑》、清代鈔本《虞山錢遵王詩稿》等多部重頭古籍的源流始末,在嚴謹扎實又趣味洋溢的論述中,將版本學、文獻學研究與藏書史、書林掌故穿插交融,非常精彩...
《黃懺華文集》凡十卷,收錄迄今能找到的黃懺華先生的學術論著、詩文等作品,按主題、文類分卷。卷一、卷二為“哲學卷”,收錄作者在哲學方面的論著五部。卷三為“政治學卷”,收錄作者編寫的政治學概論一部。卷四為“文藝卷”,收錄作者在文學、美學、美術方面的論著四部。卷五、卷六為“詩文卷”,收錄作者創作的詩歌、隨筆、書簡等。卷七為“史地卷”,系作者對《水經注》選篇的注釋作品。卷八、卷九、卷十為“佛學卷”,收錄作者在佛學研究領域的論著。卷十末載《黃懺
鄭永廷教授(1944—2021)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多嵱劳⑽募饭舶司,收錄文獻節選自鄭永廷教授已經出版及發表的部分重要著作,包括專著、教材、論文、研究報告、書評等。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政治文明建設、思想道德教育、德育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相關主題的書評、人的現代化,等等...
李德裕身為晚唐“牛李黨爭”中李黨黨魁,曾兩任宰相,尤其在武宗朝主掌朝政,外御回紇、內抑藩鎮、打壓佛教,是極具爭議又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本書包括《正集》二十卷、《別集》十卷、《外集》四卷,整理中校勘多本,旁參群籍,兼采陳寅恪、岑仲勉等近人成果,力求對所有作品系年考訂,以便讀者閱讀、利用...
該書介紹了漢語詩律的一般常識,還有比較高深的知識,如韻律、句式和語法等,對漢語的各種詩體的格律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既有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作者自己的一些心得,其深度和廣度,是關于詩詞格律的著作中最杰出的...
《周梅森作品紀念版》為周梅森小說作品套裝,包含周梅森作品紀念版八部,分別為《人民的名義》《人間正道》《中國制造》《至高利益》《絕對權力》《國家公訴》《我主沉浮》《我本英雄》。這幾部長篇小說是周梅森的代表作,是周梅森政治小說創作的精華集中展示。展現了周梅森書寫中國現實的愿景,勾勒出一幅幅中國社會的生動畫卷。這些作品,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等獎項,均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引起巨大反響...
本書主要研究明代公侯伯軍功勛爵封襲制度以及有爵勛臣在 權力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涉及七點論題: ,明代勛爵封襲制度的構建與演化。第二,勛臣爵、官及欽差職權的任授模式。第三,勛臣各類軍事職權的流變與分化。第四,勛臣在明代 禮儀制度中的作用。第五,勛臣對中樞朝政的影響。第六,勛臣與文臣、戚臣、內臣等其他臣僚的職權關系。第七,勛臣制度作為中國傳統貴族政治模式與明代皇權統治的關系...
在歷代留下的浩如煙海的琴學文獻著作中,琴曲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曲譜遺存,總共記載有三千多首琴曲,但仍在流傳的只有一百多首,因此大量的古曲都變成沉睡的樂曲,就需要重新挖掘出來并詮釋和復響遺留下來的很多的傳統古典曲目,而打譜是屬于音樂考古研究的工作,需要深厚的積累和專業素養,可謂操千曲而后曉聲,費時費力,這一過程需要查閱相關資料,演奏指法的意義用法,音樂本體的結構,解題的意義異同,比較現存譜本的差異等等,不停的按彈,耗費心血,不斷推敲修改,體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舍勒被聘為科隆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隨后又被聘為科隆大學哲學和社會學教授。這一時期,他也開始致力于反思戰爭以及歐洲精神的重建!渡鐣䦟W與世界觀學說文集》(GW 6)收錄了舍勒1920年代初的幾部專題論文集,包括《道德》、《[民族]國家與世界觀》、《基督教與社會》以及數篇短篇書評、時評等,細致展開了他對世界觀、社會學和倫理道德問題的思考,特別深入思考了基督教在歐洲精神重建中的根本性救贖作用...
《中國香學》是一部全面系統的中國香學文化專著。全書從概念、發展簡史、香材、用香方法、香與其他傳統雅文化的搭配助益、香與家居生活、品香的感悟和審美判斷、香與宗教、歷代香學文化大家、主要香學文化典籍精要摘錄等方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香學文化這一脈古老、特殊、美妙的傳統文化。本書主要是緒論,香史,香識,香境幾個章節的修改,涉及內容近十萬字。主要修訂了原來表述不準確,文字游離于主題之外的地方,以及論述不透徹之處,同時增加了近五年的個人香學文化研
海幢寺是廣州歷史悠久的古寺,曾譽為清代的“四大叢林”之冠。在“十三行”貿易時期,由于海幢寺擁有與商館隔珠江而望的地理之便,且景色勝美入畫,遂成為官方指定的外國人唯一可以游覽的去處。由此,海幢寺便成為事實上的來華友人國際游覽區,而與海幢寺相關的大量宗教文化、建筑藝術、風俗圖畫及文字資料等便輾轉流傳于世,海幢文化遂成為西方人了解東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在當時的世界文化匯流中具有典型的地標意義。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清嘉慶
韓天衡先生是當代書、畫、印三通的藝術大家,1940年生于上海,號豆廬、近墨者、味閑。2023年當選為西泠印社名譽社長,獲終身成就獎。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大英博物館等多館收藏,他更是被日本藝術界稱為繼吳昌碩后,在日本最有名氣的書畫篆刻家。1.《印篆里的中國》圖書一本。圖書為中華書局2023年出版;2. 韓天衡書消寒圖年歷一卷。本消寒圖為韓天衡先生為本套裝題寫,套裝內卡片上印有原稿樣貌,以饗讀者;3. 自儲墨小楷筆一支。小
儒學與文學關系的考察,乃是唐代文學研究的基礎問題,數十年來,雖無通論性的研究專著問世,但舉凡作家作品研究、流派研究、地域家族研究、體式技法研究以及政治觀念與事件研究,于此問題均有不同維度與層面的涉及,可謂成果豐碩。故而,唐代儒學與文學的通論性研究,須在一個已有良好學術積累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系統并深化相關問題的解讀,才有可能后出轉精。同時,中古史研究在歷史書寫、中央與地方(鄉里、藩鎮)、制度與實踐、日常治理及政治文化諸領域所展現出的極
《文史知識》自創刊以來,一直堅持大專家寫小文章,堅持深入淺出地介紹評述準確、生動、有用的祖國 的傳統文化的辦刊宗旨,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本書系《文史知識》雜志2021年全年的合訂本,包含了《文史知識》雜志2021全年1-12期的所有內容...
本書收錄李興銳除日記以外目前所知的全部著作,分為奏折、公牘、電報、書信、雜著五部分,點校整理,審慎?。其中奏折近1000篇,均根據各地館藏原件或影印件輯錄;公牘部分收錄稟稿、札件、批示、咨文等70余篇;電報120余篇,書信20余篇,雜著10余篇。并附錄李興銳行狀、傳記等生平資料...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歲兩度就讀于燕京大學,后執教于成都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等職。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新世紀之初,周先生不僅撰寫了包括《紅樓夢新證》、《詩詞賞會》等在內的大量學術論著與隨筆、詩詞,參與文學古籍的整理和編輯工作,還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貴的文獻資料,這就是數量極為豐富的師友翰札與書畫墨跡。這批文獻資料藴含著豐富的文化與學術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
鄧云鄉是民俗大家,對北京風土至為熟悉,老北京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其關于北京風土的著作主要有五種,包括《燕京鄉土記》(上、下)、《北京四合院》、《文化古城舊事》、《魯迅與北京風土》、《宣南秉燭譚》。 《燕京鄉土記》全面展現北京鄉土風俗;《北京四合院》通過解讀四合院的標準、變化、花木、布局,全景式還原北京四合院的獨特風韻;《文化古城舊事》追述北京19281937年文化生活史;《魯迅與北京風土》以《魯迅日記》為經,以風土景物為緯,通過
作者以毛澤東詩詞為載體,用書法藝術的形式、按照時間索引和歷史性獻禮黨的一百年奮斗歷程。2011年菏澤市編委設立“菏澤市李榮海美術館”,2017年出資建設菏澤市李榮海美術館新館落成開館,吸引不同階段尤其是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前來接受紅色教育、寫真學習。將毛澤東詩詞以書法作品形式進行創作并作為美術館陳列品,對于前來接受紅色教育的學生來講,是進一步深化紅色教育,激發廣大學生學黨史、悟道理的有效方法,促進黨史進基礎教育...
“龍學”為海峽兩岸共同的顯學,作為首部兩岸“龍學”比較研究的學術專著,本書對二十世紀下半葉兩岸“龍學”的文化背景、指導思想、研究路徑、治學方法、發展大勢、內容成果以及經典個案等,進行梳理分析,概括彼此的風格特色,總結各自的得失經驗,論證兩者的相互關系,其中創獲頗多,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上篇緒論從兩岸“龍學”的背景思想與路徑方法的角度,論其異同,析其原因;中篇總論在整體陳述兩岸“龍學”的發展歷程與空間分布的基礎上,分析兩岸“龍學”的異同
張可禮,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出版《三曹年譜》《建安文學論稿》《東晉文藝系年》《東晉文藝綜合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等多種著作!吨袊糯膶W史料學》2013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4年,獲山東省第八屆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2018年獲山東省社科名家稱號。本文集包含作者全部專著以及其余散存已經發表而未結集的論文、序言、前言和賞析等方面的文章。詳目如下:《三曹年譜》《建安文學論稿》《建安詩歌選譯》《東晉文藝
明清兩代是小說大盛的時代,小說中大量融匯詩詞曲賦等韻文,又以明代最為盛行,形成明代小說敘事中散韻結合的一道靚麗風景。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明代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密切相關,對寄生詞曲的研究也逐漸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的一個新的領域。本書便是對明代小說中寄生詞曲的輯纂,全書分三卷:《明代白話小說寄生詞輯纂》、《明代文言小說寄生詞輯纂》、《明代小說寄生曲輯纂》,對700余種明代小說進行了全面考察,共輯錄寄生詞曲5806首(含重復出現者約1400
貶謫與貶謫文學是中國歷史上獨特的文化現象。尚永亮教授所著《貶謫文化與貶謫詩路》以中唐元和時期柳宗元、劉禹錫、韓愈、元稹、白居易五大詩人之貶及其創作為中心,系統論述了中國歷史中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的發生、發展及其特質,深入探討了被貶士人在貶謫之路和貶所的生存狀態、心理狀態及其在困境中或執著或超越的意識傾向以及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詩路的關系、詩路書寫及其特點,建構了以唐代貶謫文學為中心的貶謫文化統系和框架,開拓了唐詩之路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李德輝教授的《唐代交通與文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唐代交通與文學的專著,在制度與文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引領了之后唐代文學與交通關系的研究,現全面增訂后,收入“唐詩之路研究叢書”。作者將歷史、地理、制度等與文學相結合來解讀唐代文學,首先對唐代交通與文學的種種關聯做了精要細致的梳理闡說,進而對水陸交通與文學創作、文人心態、文學傳播、文學母題、文學風格、地域文學、唐人行記等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曲蘊華章——張蘊華帶你走進單弦藝術》是一部集音頻、視頻、唱段文本、教學示范于一身的鼓曲類出版物,內容涵蓋單弦牌子曲、岔曲的各種表演形式,涉及74段曲目。絕大多數唱段文本都來自于張蘊華1960年作為學員時手抄的珍貴文字,者頻、視頻則是張蘊華在知命之年錄制下來的珍貴資料。 希望這些珍貴的單弦藝術資料能為曲藝從業者提供參考,同時也為曲藝愛好者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單弦藝術的機會。這也彰顯了張蘊華為傳承并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單弦牌子曲項目付出的辛
本書收錄了《道家·道教·道學》《讀韓非子〈解老〉和〈喻老〉》《關于老學和老學史》《孔子問禮于老子再議》《重述莊子的歷史地位》《秦代的道家思潮》《秦漢新道家與黃老之學》《魏晉時期道家思想的流行》《重視對道家思想中生態智慧的研究》《道教的產生及其文化意蘊》《重新研討道教起源和產生問題》《黃老道及其源于齊地初考》等文章...
清史館由民國政府設立,屬官方修史機構。該館累計聘任總纂、纂修、協修、提調等一百余人,所聘主要是清代光緒、宣統年間已有聲名的科舉文人。本書既是對清史館這一機構的研究,也是對清史館文人群體的研究,同時也利用清史館未刊稿本對《清史稿》編纂過程進行了考辨。本書首次提出“民國時期的光宣文人”這一分析框架,考察了清史館同人在史觀、史例觀以及處理史實的原則等方面與民國知識界和“新史學”間的分歧,解釋了在《清史稿》的傳統史例框架中所蘊含的多元、復雜意
《唐中書門下兩省屬官年表》以《舊唐書·職官志》(參《新唐書·百官志》《唐六典》)所列兩省官職,根據史書典籍盡可能勾稽并排比出自武德元年(618)至天佑四年(907)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任免情況,詳細注明官員的除任、改遷信息...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以希臘聯軍統帥的身份,發動了對東鄰波斯帝國的征服。經過十年征戰,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從東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廣大區域都處在他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臘式的城市,推行希臘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猝然離世,這個帝國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將瓜分,最終形成了三個希臘化王國,希臘—馬其頓人對東方的統治得以延續,并由此形成了“希臘化世界”。在廣袤的區域內,希
《第五卷·敦煌社邑文書輯!吩@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本書收錄敦煌社邑文書345件,為敦煌學研究和古代民間結社研究奠定了基礎,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敦煌社邑文書作為敦煌文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的文書特點非常鮮明。敦煌社邑文書種類豐富但功能明確,具有多而不亂的特點;文書結構上有著統一與非統一的特點;而文書寫作上更有以口語化語言為主、互助為中心的主題內容和說明表達方式為主要技法的特色。敦煌社邑文書所具有的這些文書特點,對
該書精選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國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著作81部,涉及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科技、藝術等,有《大學》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記》等宏章巨制。濃縮了中華文化典籍精華,既是廣大文史愛好者的必讀書,也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的最低限度書目。對于篇幅較小的書目,保留全本。對于篇幅較大者,收錄其流傳范圍較廣、影響力較大的篇章,滿足廣大學者的日常所需。每一部書都有一位專家學者審定,還附有高頻字表...
中國古代文體學是研究古代文學的體裁、體制、風格、語言特征、章法結構等現象的綜合性學科,是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古人、今人,作文行事都講究“得體”,可以說文體學是滲入中華文化基因的一門學問,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對其研究的回歸,也昭示著古代文學領域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話語體系的回歸。 《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分別從學科論綱、文體史料學、文體分類學、研究方法、文學風格學,以及中國古代重要的文體觀念、理論及論著等方面出發,系統論述了中國
《宏德學刊》以研究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常設的欄目包括:儒釋道綜合研究;中華語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獻整理與研究;傳統智慧與現代管理研究;中國文化遺產研究;價值觀與道德建設研究;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綜述、重要學術對話、書評等...
《梁曉聲文集·長篇小說》是著名作家梁曉聲文學大系首次完備出版,全景式記錄時代,史性與詩性兼具,讓讀者通過一套書讀懂中國當代社會發展史,文學價值、史學價值、收藏價值集于一體,全國各大圖書館館藏必備...
正如葉芝的門徒約翰·米林頓·辛格在《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11年)的序言中所說“所有藝術都是合作”,況且,作為愛爾蘭的詩人,葉芝的詩和葉芝其人,一向是繪畫等藝術形式刻畫的對象。在葉芝誕生一百五十周年紀念日之際,愛爾蘭有名的藝術出版機構SO Fine Art Editions,邀請數位版畫畫家和作家,創作出大量與葉芝作品一樣不朽的作品,這才是真正的激發靈感。他們以葉芝的詩作為基礎,創作出多種多樣的作品,展現了葉芝在其詩作集《紀念羅伯
張愛玲經典小說集(全五卷),《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怨女》《半生緣》《小團圓》,2019重裝上市 經典小說,精裝套盒,臻美典藏,月亮構筑起的永恒傳奇 步入企鵝經典叢書的中國現當代作家 被李安、許鞍華等知名導演改編為多部熱門影視作品的原著小說 張愛玲經典小說集包括:三部中短篇小說集《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怨女》,兩部長篇小說《半生緣》《小團圓》。
《企鵝經典:小黑書》是企鵝出版集團在成立80周年之際開始推出的系列“文學冊子”,選目磅礴豐富,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尋找傳世之作。此次出版的中英雙語版本,從英文原版的選目中,為中國讀者精心挑選了50部兼具經典性與當代性的作品,分五輯推出。除可讀性較高的短篇小說之外,還收錄了一些詩歌及未曾譯介過的非虛構作品。第四輯內容更加多元,由5本小說和5本非虛構作品組成,包括英國意識流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小說《弗勒希小傳》,俄國文豪普希金的小說
本書收入的新聞作品全部發表在《健康報》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 上。書稿分三大部分: 醫學科技新聞-消息 ; 醫學科技新聞-通訊 ; 醫學科技新聞-探索迄今為至, 還未見《健康報》記者編輯出版個人新聞作品選。該書可作為醫學科技新聞愛好者的輔導讀物, 也是年輕醫學科技新聞記者提高業務能力的參考書。書稿收入的新聞作品主要反映上海醫學科技成果, 特別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成果、人物報道, 以及醫學科技新聞論文、獲獎體會文章...
蕭紅的寫作生涯,從正式發表作品起,當始于1931年而終于1942年,為期十年左右。本書按寫作及發表時間先后排序,分為上中下三卷。 這套書由著名學者林賢治先生編注,除蕭紅雖參與署名但實為集體創作的作品外,囊括了她全部作品。林賢治先生對每篇每部作品都附加了注解,對蕭紅創作時的境遇、心境、思想以及文字風格特質做了言簡意賅的概括,對研究者和讀者十分有助益。...
《文史知識》自創刊以來,一直堅持大專家寫小文章,堅持深入淺出地介紹評述準確、生動、有用的祖國 的傳統文化的辦刊宗旨,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本書系《文史知識》雜志2020年全年的合訂本,包含了《文史知識》雜志2020全年1-12期的所有內容...
《文史知識》自創刊以來,一直堅持大專家寫小文章,堅持深入淺出地介紹評述準確、生動、有用的祖國 的傳統文化的辦刊宗旨,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 本書系《文史知識》雜志2019年全年的合訂本,包含了《文史知識》雜志2019全年1-12期的所有內容...
金石器作為一種文化遺存在清代中晚期得到文人仕宦藏家們的空前重視,他們留下不少有關藏器的著錄考釋之作。其中清代大鑒藏家、金石學家陳介祺(1813-1884年,號簠齋)對金石古物的鑒藏、傳拓與研究、考釋并重,目前收藏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有關陳氏的遺存資料比較豐富,包括數十種考釋著述手稿、吉金全角拓圖、金石文字拓本等。基此,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赫俊紅于2017-2019年進行了題為“院藏清陳介祺金石學資料整理研究”的工作,該課題的主要目標,
王珪(10191085)北宋中期政治家、文學家,熙豐變法領袖人物之一。華陽王氏之代表人物。慶歷二年(1042)進士,仕仁、英、神、哲四朝,官至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策多出其手,詞林稱之。其詩世號至寶丹,其文閎侈瑰麗,自成一家。因被目為三旨宰相,大為物論所不予,歷來受人輕視,少有學者關注。本譜廣稽史料,詳考王珪之生平、事跡、交游及詩文創作活動,予以全面細致地系地編年,對于梳理清楚北宋中后期政治活動、人際關系及文學變
閻連科
(美)艾瑪·克萊因(EmmaCline
[日]熊田千佳慕著,張勇譯
劉爭爭
[英]蕾秋·喬伊斯 著,焦曉菊 譯
宋瑞祥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