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中國小說史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85957
- 條形碼:9787568285957 ; 978-7-5682-8595-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小說史略 本書特色
北大文學史四講 凡大師治學,必舉重若輕、治大國若烹小鮮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劉毓盤《詞史》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古典文學史四大代表著作 中國小說,自來無史 《中國小說史略》是中國小說史的開山之作。——胡適 一空依傍,獨鑄偉辭 奠定魯迅先生國學大師地位的學術著作。
中國小說史略 內容簡介
從1920年8月起,魯迅先后接受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聘請,向學生講授中國小說史,打破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局面。這就是《中國小說史略》。全書共有28篇,敘述中國古代小說發生、發展、演變過程,始于神話與傳說,迄于清末。本書在資料上搜羅宏富,采輯審慎,分析歷代小說的源起、發展、思想、藝術,言簡意賅,評斷允當,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中國小說史略》一經問世,就異峰突起,不可逾越,被后人奉為圭臬, “ 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所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等論斷都膾炙人口,成為不易之詞,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并譽為“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
中國小說史略 目錄
中國小說史略
題記 1
序言 3
**篇 史家對于小說之著錄及論述 3
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 9
第三篇 《漢書·藝文志》所載小說 17
第四篇 今所見漢人小說 21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 30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下) 39
第七篇 《世說新語》與其前后 45
第八篇 唐之傳奇文(上) 53
第九篇 唐之傳奇文(下) 61
第十篇 唐之傳奇集及雜俎 69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傳奇文 75
第十二篇 宋之話本 84
第十三篇 宋元之擬話本 93
第十四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上) 101
第十五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下) 111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說(上) 122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說(中) 129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說(下) 136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說(上) 144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說(下) 152
第二十一篇 明之擬宋市人小說及后來選本 159
第二十二篇 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 169
第二十三篇 清之諷刺小說 179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 186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說見才學者 199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狹邪小說 212
第二十七篇 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 225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譴責小說 236
后記 248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講 從神話到神仙傳 252
第二講 六朝時之志怪與志人 257
第三講 唐之傳奇文 263
第四講 宋人之“說話”及其影響 269
第五講 明小說之兩大主潮 277
第六講 清小說之四派及其末流 283
中國小說史略 節選
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 志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然皆寓言, 不足征信。《漢志》乃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職惟采集而非創作,“街談巷語”自生于民間,固非一誰某之所獨造也,探其本根,則亦猶他民族然,在于神話與傳說。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神話大抵以一“神格”為中樞,又推演為敘說,而于所敘說之神,之事,又從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頌其威靈,致美于壇廟,久而愈進,文物遂繁。故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 美術所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惟神話雖生文章,而詩人則為神話之仇敵,蓋當歌頌記敘之際,每不免有所粉飾,失其本來,是以神話雖托詩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銷歇也。如天地開辟之說,在中國所留遺者,已設想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見,即其例矣。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藝文類聚》一引徐整《三五歷記》)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后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列子·湯問》) 迨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者漸近于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能神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簡狄吞燕卵而生商,劉媼得交龍而孕季,皆其例也。此外尚甚眾。 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鑿齒、九嬰、大風、封豨、脩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 上射十日而下殺猰?。…… 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淮南子·本經訓》)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曰,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昔堯殛鯀于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春秋左氏傳》) 瞽瞍使舜上涂廩,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瞽瞍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史記·舜本紀》) ……
中國小說史略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一生著述豐富,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此外,他在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都做出了杰出探索和巨大貢獻。他的作品影響了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領土的作家”。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