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小說的興起 笛福、理查遜與菲爾丁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6755
- 條形碼:9787108076755 ; 978-7-108-07675-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說的興起 笛福、理查遜與菲爾丁研究 本書特色
從文學史內部的發展來看,本書抓取了小說作為一門獨立藝術登上歷史舞臺的瞬間,并分析了其背后錯綜復雜的內部和外部因素,這既迎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小說研究”在西方學界日漸繁榮的潮流,同時也進一步讓小說從“大眾讀物”和“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轉變為學術研究和理論思考的對象,為建立“小說研究”與古典文學批評傳統之間更深入的聯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 另外,本書對“形式現實主義”的分析,對理查遜“描述性的現實主義”和菲爾丁“評估性的現實主義”的比較,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乃至重塑了文學批評中“現實主義”概念的意涵,將“現實主義”進一步納入文學史的脈絡中,建立其與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等文學流派與思潮的聯系。
小說的興起 笛福、理查遜與菲爾丁研究 內容簡介
小說作為一種新興文類的興起,可追溯到18世紀的英國。到底是哪些因素催生了小說的興起?作為一種現代文類,小說與神話、史詩、悲劇等古典文類的差別在哪里? 伊恩·瓦特在本書中用文學社會學和文本細讀相結合的方法,細致分析了小說興起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同時論述了其在笛福、理查遜和菲爾丁三位小說家作品中的具體體現。而通過對“現實主義”概念的拓展和重新定義,瓦特也將“小說的興起”置于文學史發展的整體脈絡之中,對小說的藝術和思想價值做出了新的界定。本書于1957年出版后,被公認為文化研究的開山之作,也影響了雷蒙·威廉斯、霍布斯鮑姆等學者的社會—歷史研究。
小說的興起 笛福、理查遜與菲爾丁研究 目錄
小說的興起 笛福、理查遜與菲爾丁研究 相關資料
專家推薦語: 本書對歷史社會學和知識的社會學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作者將小說作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的興起,置于18世紀英國的社會背景之中。 《美國社會學雜志》 正是這種混合……即將社會學、文化、哲學的知識混合進它的論證主體,讓瓦特的著作成為正確的時間出現的正確作品。“新批評”來到了長跑的終點,而文化研究出現在了地平線上……B. 卡諾坎(斯坦福大學人文中心榮休教授) 在我看來,伊恩·瓦特的《小說的興起》至今仍然是有史以來研究早期英國小說的最佳著作,它睿智、充滿人文關懷、結構精巧、文字優美,是現代文學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文學批評作品之一。 馬克斯·伯德(美國歷史小說作家,《格蘭特:一部小說》的作者) “小說的興起”是文學批評中最著名、最常在課堂上被提及、最令人滿意的概念之一,而瓦特的書為其提供了經典的闡述。 尼古拉斯·西格(基爾大學英文系教授)
小說的興起 笛福、理查遜與菲爾丁研究 作者簡介
作者:伊恩·瓦特(1917—1999),著名文學批評家、文學史家,就讀于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后任職于斯坦福大學英文系,曾代表英國軍隊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作為戰俘被迫修建緬甸鐵路。瓦特特別關注社會歷史、日常文化生活和底層階級經驗,其代表作《小說的興起》是將現代社會學方法運用于文學研究領域的經典著作。 譯者:李樹春,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博士后,現為江西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莎士比亞研究、德萊頓研究、利瑪竇研究、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以及西方古典文學研究等。代表作品有專著《約翰·德萊頓諷刺詩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譯著《小說的興起:笛福、理查遜與菲爾丁研究》(三聯書店,2024年)。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